结核性胸膜炎与肺结核在定义、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不同。结核性胸膜炎病变累及胸膜,症状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影像学有胸腔积液表现,胸腔积液检查等有相应特点;肺结核病变在肺部组织,症状多样,影像学有多种肺部病灶表现,实验室检查痰检等有特点,不同年龄及有基础病史患者表现各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变部位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由近胸膜的原发病灶直接侵入胸膜,或经淋巴管血行播散至胸膜而引起的渗出性炎症,病变主要累及胸膜。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组织,包括肺实质等部位。
二、临床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
症状多以胸痛、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胸痛往往是首发症状,多为刺痛,随呼吸运动或咳嗽加重,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胸腔积液较多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且呼吸困难可随积液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相对多见,不同性别在发病率上无显著的绝对差异,但在一些特定生活方式下,如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患病。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若本身有免疫系统疾病等,患结核性胸膜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肺结核:
症状多样,常见咳嗽、咳痰,有的患者会出现咯血,还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咳嗽咳痰是较为常见的表现,咳嗽较轻时可能是干咳,也可能伴有少量痰液,若病情较重,痰液量可能增多,咯血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痰中带血,重者可大量咯血。
年龄上各年龄段均有发病,生活方式方面,吸烟人群患肺结核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肺部的防御功能。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机体免疫力,患肺结核的几率比常人高,且病情往往相对较重,恢复也较慢。
三、影像学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
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腔积液影,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时呈外高内低的弧形致密影,大量积液时患侧胸部呈均匀致密影,纵隔向健侧移位。
CT检查对于胸腔积液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准确地判断积液量以及是否存在包裹性积液等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影像学表现基本类似,但儿童由于胸廓发育等特点,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表现可能在量的判断上需结合儿童自身生理特点综合分析,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影像学上可能会有一些特殊表现,需与其他类似病变相鉴别。
肺结核: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病灶,病灶可呈多种形态,如浸润影、干酪样坏死灶、空洞形成等。原发性肺结核多表现为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组成的哑铃状阴影;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可见两肺散布的粟粒状阴影;继发性肺结核常见浸润性病灶、纤维空洞等。
儿童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相对较多见,且病灶分布可能更均匀。有基础病史患者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可能会受到基础病的影响,比如糖尿病患者的肺结核病灶可能进展较快,更容易出现空洞等情况,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四、实验室检查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积液多为渗出液,外观多为草黄色,少数可为血性,比重高于1.018,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积液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但阳性率较低。
血液检查时,血沉常增快,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可为阳性,尤其是强阳性时对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需注意PPD试验阳性也可见于既往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者。不同年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在参考值范围上可能有细微差异,儿童的血沉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对于有基础病史患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可能会影响PPD试验结果的判断以及血沉等指标的变化,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肺结核:
痰涂片抗酸染色找结核分枝杆菌是简单快速的诊断方法,但阳性率较低,痰培养可提高阳性率,且能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血液检查中,血沉也常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同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儿童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收集相对困难,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方法,如胃液检查等。有基础病史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时,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痰菌阳性率可能较低,实验室检查结果也可能不典型,诊断时需要格外谨慎,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