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症是短时间内血压重度升高伴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收缩压超200mmHg和(或)舒张压超120mmHg,有头痛等症状及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表现;常见诱因有生活方式因素(过劳、紧张等)和疾病因素(嗜铬细胞瘤等);诊断需多次测血压及评估靶器官;处理要迅速降压且注意速度,同时保护靶器官;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妊娠期女性选对胎儿影响小药物,儿童处理需谨慎。
一、高血压急症的定义
高血压急症是指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收缩压突然升高达到200mmHg以上和(或)舒张压突然升高达到120mmHg以上,同时伴有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例如,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且可能已经累及心脏、脑、肾脏等重要靶器官,出现相应的器官功能损害表现,如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竭等。
二、常见的靶器官损害表现及相关机制
心脏方面:可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由于血压急剧升高,心脏后负荷突然增加,导致心肌收缩力失调,肺循环淤血,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其机制是高血压急症时,过高的血压使心脏射血阻力增大,左心室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长期可导致心肌肥厚,而急性血压升高时,这种代偿机制失调,引发心力衰竭。
脑部方面:可导致高血压脑病,主要是由于脑部小动脉痉挛,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患者表现为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这是因为高血压急症时,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紊乱,正常情况下脑血管可以根据血压变化进行收缩和舒张来维持脑血流量稳定,当血压急剧升高时,脑血管过度收缩后转为被动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肾脏方面: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由于肾小动脉强烈收缩,肾灌注减少,出现少尿、无尿等表现。机制是高血压急症时,肾脏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同时肾实质缺血,导致肾小管坏死等损伤,进而影响肾脏的排泄和调节功能。
三、高血压急症的发病诱因
生活方式因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可诱发高血压急症。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的人群,精神持续紧张,体内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另外,突然停用降压药物也可能导致血压反跳性升高,引发高血压急症。
疾病因素:某些基础疾病也可能诱发高血压急症,如嗜铬细胞瘤患者,肿瘤可间断或持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引起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在一些诱因下可发展为高血压急症。
四、高血压急症的诊断要点
血压测量:需要多次测量血压,通常采用双上臂测量,以明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必须达到收缩压≥20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
靶器官评估: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来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例如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情况,头颅CT或MRI检查评估脑部情况,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等)评估肾脏情况等。
五、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
迅速降压:应尽快使血压下降,但要注意降压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小时内)血压控制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25%,随后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约160/100mmHg左右。可选用的降压药物有硝普钠、硝酸甘油、拉贝洛尔等。
靶器官保护:针对已经出现的靶器官损害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治疗。如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时,采取减轻心脏负荷等措施;出现高血压脑病时,降低颅内压等。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高血压急症时,降压不宜过快过低,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调节能力较弱,过快过低的降压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等不良后果。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逐渐调整血压至合适水平。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高血压急症处理较为特殊,降压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应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等,同时要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儿童:儿童高血压急症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谨慎处理,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要非常严格,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需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的可能,如调整生活方式等,但必要时使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并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