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腹泻与普通腹泻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及治疗预后方面均有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有相关流行病学史、伴随新冠典型症状,实验室新冠检测阳性,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多数可恢复;普通腹泻病因多样,无新冠相关特征,据病因治疗,预后一般较好,鉴别时需排除新冠感染并明确具体病因。
普通腹泻:病因多样,可能由饮食因素引起,如食用不洁食物、过多进食生冷油腻食物等;也可能是感染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如轮状病毒等)、寄生虫等导致肠道感染;还可能与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等有关。各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不良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因素是常见诱因,有肠道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普通腹泻。
临床表现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腹泻:腹泻症状可能伴随其他典型新冠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等,腹泻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能为稀水样便,也有患者腹泻次数相对较少但粪便性状异常。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出现腹泻时,可能同时伴有呕吐、精神状态改变等,需密切关注;成年患者腹泻可能与呼吸道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老年患者感染后出现腹泻可能更易导致脱水等并发症,需特别注意。
普通腹泻:主要表现为粪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可为稀便、水样便等,一般不一定伴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不同年龄人群普通腹泻表现类似,但儿童普通腹泻若由轮状病毒等感染引起,可能呕吐症状较明显;成年普通腹泻患者若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有腹痛等症状;老年普通腹泻患者因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腹泻: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呈阳性,粪便常规检查可能无特异性改变,或可见少量白细胞等,肠道病毒等其他病原体检测为阴性。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实验室检查操作需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儿童采集粪便等标本相对困难,需谨慎操作;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需结合整体病情判断。
普通腹泻:粪便常规检查可发现相应病原体,如细菌感染时可见较多白细胞、脓细胞等,寄生虫感染时可找到虫卵等;肠道病毒感染时相关病毒检测呈阳性等。不同年龄患者实验室检查中粪便标本的采集、检测方法等需遵循相应的儿童或老年检验操作规范,以保证结果准确。
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腹泻:诊断主要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即有新型冠状病毒接触史,出现腹泻等症状,同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在鉴别诊断时,需与其他能引起腹泻的病毒感染性腹泻(如轮状病毒腹泻等)、细菌感染性腹泻等相区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不同年龄患者在鉴别时,儿童需排除其他儿童常见肠道病毒感染,老年患者需排除同时存在的其他基础疾病导致的腹泻等情况。
普通腹泻:诊断需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明确引起腹泻的具体病因。鉴别诊断时要与新型冠状病毒腹泻相区分,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根据粪便病原体检测等明确具体是哪种病原体或因素导致的普通腹泻。不同年龄患者在鉴别时,儿童要考虑常见的儿童肠道感染性疾病,老年患者要考虑与老年肠道功能减退、基础疾病相关的腹泻情况。
治疗与预后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腹泻:目前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腹泻导致脱水时需及时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对于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治疗(如符合条件的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等)需遵循相应诊疗指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等治疗手段的适用性,儿童尽量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和剂量等,老年患者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预后方面,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腹泻患者在病情控制后可逐渐恢复,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需密切观察,老年患者恢复可能相对缓慢且存在一定风险。
普通腹泻:治疗根据病因不同而异,如感染性腹泻需根据病原体使用相应抗感染药物,饮食因素引起的腹泻需调整饮食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时要考虑年龄特点,儿童普通腹泻一般优先非药物干预为主,如调整饮食等,必要时使用合适药物;老年患者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其肝肾功能等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普通腹泻预后一般较好,去除病因后多可较快康复,儿童和老年患者一般也能通过合适治疗恢复,但有基础疾病的普通腹泻患者预后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