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瘤手术常见方法有肺叶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于一个肺叶内的非小细胞肺癌等,切除发生肿瘤的肺叶)、全肺切除术(用于一侧肺组织内广泛病变等,切除整个一侧肺)、肺段切除术(用于早期肺肿瘤且肺功能较差或肿瘤位于肺段内者,切除特定肺段保留肺功能);手术前需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年龄大、吸烟史患者有相应要求)和肿瘤分期评估(通过影像学明确肿瘤情况以选手术方式);手术后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所有患者早期鼓励进行,特殊人群有不同要求)并观察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出血等);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多采用肺叶或肺段切除术,中晚期手术风险增大,小细胞肺癌一般手术不是主要治疗方式,局限期有指征时可考虑手术但适应证窄。
一、肺肿瘤手术的常见方法
(一)肺叶切除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肿瘤局限于一个肺叶内的非小细胞肺癌等情况,当肿瘤未侵犯到其他肺叶组织时可考虑该术式。对于一些周围型且有明确肺叶界限的肺肿瘤较为常用。
2.操作原理:将发生肿瘤的肺叶完整切除,包括所属的支气管、血管等结构,从而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及其所在肺叶区域。
(二)全肺切除术
1.适用情况:主要用于一侧肺组织内广泛病变,如一侧肺内的巨大肿瘤、双侧肺无法进行其他更保留肺组织的手术方式等情况。但该术式对患者心肺功能要求较高,因为切除了一侧整个肺,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等会受到较大影响。
2.操作原理:切除整个一侧的肺,包括左肺或右肺,将相关的支气管、血管等结构进行离断和吻合。
(三)肺段切除术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早期肺肿瘤且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或者肿瘤位于肺段内,为了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而采用的术式。例如周围型小肺癌,肿瘤局限在肺段范围内。
2.操作原理:切除肺的某个特定肺段,保留周围正常的肺组织和肺功能,相对来说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小。
二、手术前评估
(一)心肺功能评估
1.对于年龄较大患者:需进行详细的心肺功能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射血分数等,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以评估患者是否能够耐受手术。因为年龄较大患者心肺功能本身可能有所减退,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2.对于有吸烟史患者: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影响肺功能,术前需要患者尽量戒烟,一般建议至少提前2周戒烟,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呼吸道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
(二)肿瘤分期评估
1.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PET-CT等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情况,从而判断肿瘤的分期,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例如,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根治性手术。
三、手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一)呼吸功能锻炼
1.对于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就要鼓励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吹气球等。深呼吸可以促进肺部扩张,减少肺部并发症如肺不张等的发生。吹气球等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帮助患者更好地排出痰液和进行气体交换。
2.特殊人群:对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可能需要更循序渐进的方式,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合其年龄的呼吸锻炼方法,比如简单的吹泡泡等游戏形式来辅助呼吸功能锻炼。
(二)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
1.肺部感染:术后患者由于伤口疼痛等原因可能会咳嗽无力,导致痰液积聚,容易引发肺部感染。要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咳嗽咳痰情况等。对于有吸烟史、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更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出血:密切观察患者胸腔引流管的引流液情况,包括引流液的量、颜色等。如果出现引流液突然增多、颜色鲜红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四、不同肺肿瘤类型手术的特点
(一)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特点
1.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多采用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尽量保留肺功能,术后预后相对较好。例如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通过肺段切除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较多正常肺组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2.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能需要根据肿瘤情况选择肺叶切除术甚至全肺切除术,但手术风险相对增大,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可能升高。
(二)小细胞肺癌手术特点
小细胞肺癌一般较早发生转移,手术治疗并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多采用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对于少数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在有手术指征时也会考虑手术切除,但相对非小细胞肺癌来说手术适应证较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