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常见继发类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肾实质性高血压由各种肾脏疾病致水钠代谢和血压调节机制异常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肾血管性高血压因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RAAS过度激活致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者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致者多见于30岁以下女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因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致钠水潴留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略多;嗜铬细胞瘤因瘤细胞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致血压升高,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皮质醇增多症因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致水钠潴留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多见。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肾脏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有差异,比如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对多见,而中老年人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更常见。生活方式方面,有肾脏基础疾病的人群若不注意控制饮食(如高盐饮食)、过度劳累等,会加重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病情。有肾脏病史的人群需特别关注血压变化,定期检查肾功能等指标。
肾血管性高血压
相关情况:主要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常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人,粥样斑块沉积在肾动脉管壁,导致管腔狭窄;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在年轻人中相对多见,主要是肾动脉中层或内膜发育异常致血管狭窄。肾动脉狭窄后,肾脏灌注压降低,刺激RAAS过度激活,使血压升高,同时还会导致肾脏缺血,进一步加重肾实质损害。
年龄性别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相对多见;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多见于30岁以下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生活方式上,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等)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性高血压,这类人群需注意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有肾血管病史的人群要定期监测肾动脉情况和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相关情况: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引起的高血压。病因主要是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醛固酮增多使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增加,钾排泄增多,导致低血钾。患者除了高血压外,还常伴有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多尿、夜尿增多等表现。肾上腺皮质腺瘤多为单侧单发,直径一般较小;肾上腺皮质增生可为双侧性。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患者需注意监测血钾水平等。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关症状(如高血压伴低血钾等)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检查醛固酮等相关指标。
嗜铬细胞瘤
相关情况: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这种瘤细胞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血压升高。儿茶酚胺可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嗜铬细胞瘤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青少年也有发病。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在发作时可能因情绪激动、按压腹部等诱因引发血压骤升,所以要注意避免情绪过度波动等诱发因素。有疑似嗜铬细胞瘤表现(如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多汗等)的人群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等。
皮质醇增多症
相关情况:又称库欣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引起的。过多的皮质醇可促进肝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的利用,同时还具有保钠排钾作用,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此外,皮质醇还可增强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常见病因有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过多(库欣病)、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等。库欣病是由于垂体微腺瘤或大腺瘤分泌过多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分泌过量皮质醇;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则是肿瘤自主分泌皮质醇,反馈抑制ACTH分泌,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多见,约为男性的2-3倍。生活方式对其影响不大,但患者常伴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等特殊体态表现,需注意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指标,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有库欣综合征相关表现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激素水平等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