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有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休克等症状,体征检查可见胸廓对称度、呼吸运动、气管位置、语颤、叩诊音、呼吸音等异常,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发现气胸线等判断气胸情况,CT对少量等气胸更敏感,儿童气胸症状不典型、病因有特点,老年人受基础疾病影响且恢复慢。
一、症状表现
(一)胸痛
1.特点:多为突然发生的一侧剧烈胸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部分患者胸痛可较为持续。例如,在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等情况下可能诱发,年龄不同胸痛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可能表述不如成人清晰,需仔细观察其表现。
2.机制:气体进入胸膜腔,刺激胸膜神经引起疼痛,不同年龄人群因胸廓、肺部等结构发育或病变基础不同,胸痛感受可能有差异,但本质都是胸膜受刺激导致。
(二)呼吸困难
1.表现:程度可轻可重,少量气胸时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气短,而大量气胸时患者可出现明显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等。对于儿童,由于其呼吸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呼吸困难可能更为明显且进展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2.原因:气胸导致肺组织受压,有效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气体交换,不同年龄人群因肺功能储备不同,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同,比如老年人本身肺功能可能较差,气胸时呼吸困难更易加重。
(三)刺激性咳嗽
1.情况:多为偶尔轻咳,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较频繁咳嗽,一般为干咳或少量白痰。儿童由于气道较敏感,气胸时刺激性咳嗽可能相对更明显,需注意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相鉴别。
(四)休克表现
1.出现情况:多见于严重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儿童发生休克相对较少见,一旦出现提示病情危急,需立即处理。
二、体征检查
(一)视诊
1.胸廓对称度:单侧气胸时,患侧胸廓可较健侧饱满。儿童胸廓相对柔软,观察胸廓饱满程度需更细致,可对比两侧胸廓起伏。
2.呼吸运动:患侧呼吸运动减弱,比如与健侧呼吸幅度对比,成人可直观对比,儿童则需观察胸廓起伏幅度。
(二)触诊
1.气管位置:大量气胸时,气管可向健侧移位。不同年龄人群气管位置判断方法相似,但儿童气管相对较软,移位可能不如成人明显。
2.语颤: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语颤检查是通过触摸胸部振动来判断,不同年龄人群胸部振动传导有差异,儿童胸部组织较薄,语颤感受需更轻柔操作。
(三)叩诊
1.叩诊音:患侧呈鼓音,左侧气胸时心浊音界常消失;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儿童胸部叩诊因骨骼、组织特点,鼓音判断需结合经验,与成人有一定区别。
(四)听诊
1.呼吸音: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听诊时需注意双侧对比,儿童呼吸音相对较清脆,气胸时呼吸音变化更需仔细辨别。
三、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1.表现: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可见气胸线,即脏层胸膜与气体的交界线,线外为无肺纹理的透光区。不同年龄人群胸部X线表现因胸廓、肺组织发育情况不同有差异,儿童胸部X线需注意与正常生理结构区分,比如婴幼儿胸腺影等可能干扰判断。
2.意义:能明确气胸的存在、程度(如少量、中量、大量气胸),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通过X线可观察肺组织压缩情况等。
(二)CT检查
1.优势:对于一些少量气胸、特殊部位气胸(如纵隔气肿合并气胸等复杂情况),CT检查比X线更敏感,能更早发现病变。在儿童中,当X线诊断不明确时,CT可作为进一步检查手段,但需考虑辐射剂量问题,尽量合理应用。
2.表现:可清晰显示肺组织受压情况、胸腔内气体分布等,有助于更精准判断气胸情况。
四、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
1.症状不典型:儿童气胸时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常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非特异性表现,容易被忽视,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儿童的一般状况和呼吸等情况。
2.病因差异:儿童气胸常见病因有先天性肺大疱破裂、剧烈咳嗽、胸部外伤等,与成人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引起的气胸不同,在判断时需考虑儿童的特殊病因情况。
(二)老年人
1.基础疾病影响:老年人多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基础疾病,发生气胸时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更严重,在判断气胸时要注意结合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史综合分析。
2.恢复特点:老年人气胸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在判断和处理时需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的特点,采取更谨慎的观察和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