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不同部位尿结石症状有差异但也有共同表现。疼痛方面,肾结石部分无明显疼痛或有腰部酸胀不适,结石活动可致肾绞痛;输尿管结石有肾绞痛或输尿管绞痛、血尿、膀胱刺激症状;膀胱结石有排尿疼痛、排尿困难、血尿。血尿有镜下和肉眼之分。其他症状有尿路感染相关症状,如发热、膀胱刺激症状加剧等,还有肾功能异常表现,长期大结石致尿路梗阻影响肾功能,早期轻度减退,严重可致肾衰竭等,儿童尿结石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
疼痛症状
肾结石: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疼痛,仅在体检时发现。当结石较大,在肾脏内移动不大时,可能仅有腰部酸胀不适;当结石活动引起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移动时,可出现肾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呈剧烈的刀割样,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并可放射至同侧腹股沟、睾丸或阴唇等部位,疼痛发作时患者常辗转不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肾绞痛通常比较剧烈,持续时间不等,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5%的肾结石患者会出现肾绞痛症状。
对于儿童肾结石患者,疼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腹部不适、哭闹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输尿管结石:
典型症状是肾绞痛或输尿管绞痛,疼痛部位通常在腰部或下腹部,沿输尿管走行方向放射至同侧腹股沟、阴囊或大阴唇等部位。疼痛性质剧烈,呈阵发性发作,与肾结石肾绞痛类似,但相对更局限于输尿管走行区域。同时可伴有血尿,血尿一般为镜下血尿,但也可表现为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是指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则是尿液呈红色。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这是因为输尿管下端结石刺激膀胱黏膜引起。
女性输尿管结石患者在症状表现上与男性无本质差异,但需要考虑女性生理结构特点,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综合评估。对于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疼痛症状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而表现不典型,需要仔细鉴别。
膀胱结石:
主要症状是排尿疼痛,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或会阴部,在排尿过程中,结石移动可能导致疼痛加剧,患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牵拉阴茎。同时伴有排尿困难,患者排尿时尿流常突然中断,改变体位后又能继续排尿。还可伴有血尿,多为终末血尿,即排尿终末时出现血尿。
血尿表现
尿结石患者出现血尿的机制主要是结石在移动过程中损伤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黏膜,导致黏膜出血。血尿可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则是尿液外观呈红色,根据出血量不同,尿液颜色可从粉红色到鲜红色不等。例如,大约有80%-90%的尿结石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症状,但具体比例因结石部位、大小等因素有所不同。
儿童尿结石患者出现血尿时,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时带患儿就医检查,因为儿童表述血尿可能不清晰,通过尿液检查等方式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血尿及血尿原因。对于妊娠期女性尿结石患者,出现血尿时需要特别谨慎处理,要综合考虑妊娠情况和结石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
其他症状
尿路感染相关症状:
尿结石患者容易并发尿路感染,当发生尿路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加剧,尿液可出现浑浊,有异味等。例如,研究发现约30%-50%的尿结石患者会合并尿路感染,尤其是较大的结石或停留时间较长的结石更容易引起感染。
老年尿结石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且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上述全身和局部症状外,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需要临床医生仔细辨别。
肾功能异常表现:
长期存在的较大尿结石,可能会引起尿路梗阻,从而影响肾功能。早期可能表现为肾功能轻度减退,通过肾功能检查可发现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轻度升高,但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着梗阻加重,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表现为全身水肿、恶心、呕吐、贫血等一系列症状。例如,单侧输尿管结石引起梗阻时,如果不及时解除梗阻,可能会导致患侧肾脏功能逐渐受损,而对侧肾脏可能会通过代偿作用维持基本的肾功能,但长期代偿也会加重对侧肾脏负担。
儿童尿结石导致尿路梗阻影响肾功能时,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电解质平衡等,需要尽早发现并处理尿结石以保护肾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