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软骨炎有局部症状如胸骨旁肋软骨部位的疼痛(性质多样且活动等时加剧)、部分患者受累肋软骨肿胀;有全身症状如少数患者低热、部分患者乏力;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少见但疼痛可致哭闹不安,女性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影响症状及治疗,老年人恢复慢且易混淆症状,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患病风险不同,有病史人群患病概率增加等。
一、局部症状
1.疼痛
部位:肋软骨炎的疼痛主要发生在胸骨旁的肋软骨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也有双侧发病的情况。疼痛部位较为固定,可累及第2-4肋软骨,其中第2肋软骨最为常见。
性质:疼痛的性质多为刺痛、隐痛或胀痛,在活动、咳嗽、深呼吸或上肢大幅度运动时,疼痛往往会加剧。例如,当患者进行扩胸运动时,由于肋软骨部位受到牵拉或刺激,疼痛可能会明显加重。
2.肿胀
部分患者可出现受累肋软骨部位的肿胀,用手触摸时可感觉到局部隆起,肿胀部位皮肤一般无明显发红等炎症表现,但有时可能会有轻度的压痛。肿胀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肿胀较轻微,而有些患者肿胀相对明显。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少数肋软骨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的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可能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出现发热。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肋软骨炎患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热情况多在感染性肋软骨炎中相对较为常见,而非感染性肋软骨炎发热相对较少见。
2.乏力
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状态欠佳。这是由于机体处于炎症状态,消耗增加,以及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了患者的休息和进食,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乏力的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乏力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且平时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乏力症状可能相对较轻;而年龄较大、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乏力可能会较为明显。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炎症引起的全身反应可能会对其基础疾病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加重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
1.儿童
儿童肋软骨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疼痛可能会使儿童哭闹不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行为变化来发现肋软骨炎的存在。儿童的肋软骨炎在疼痛性质上与成人相似,但在肿胀等表现上可能不太容易被家长察觉。而且儿童的机体免疫等功能与成人不同,炎症反应的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感染性肋软骨炎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需要家长及时带儿童就医。
2.女性
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对肋软骨炎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生理期,体内激素波动可能会使肋软骨炎的疼痛等症状有所变化,有些女性可能在生理期时疼痛会加剧。孕期女性由于身体负担加重,活动相对受限,肋软骨炎引起的疼痛可能会对其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孕期用药需要谨慎,在治疗肋软骨炎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哺乳期女性患肋软骨炎时,用药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所以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
3.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肋软骨炎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冠心病等。肋软骨炎引起的疼痛可能会与这些基础疾病的症状相互混淆,增加诊断的难度。例如,老年人的冠心病也可能会引起胸痛,而肋软骨炎的胸痛部位和性质与冠心病引起的胸痛有一定区别,但需要仔细鉴别。同时,老年人的身体对炎症的耐受能力较差,乏力等全身症状可能会更为明显,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整体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各种基础疾病的影响来制定治疗方案。
4.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等,由于胸部受到的劳损或外伤机会较多,患肋软骨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胸部的反复活动、碰撞等可能会导致肋软骨损伤,进而引发炎症。而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的人群,胸部肌肉相对薄弱,肋软骨的稳定性较差,也容易发生肋软骨炎。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职员,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肋软骨部位长期受到压力,容易出现无菌性炎症。
5.有病史的人群
曾经有胸部外伤史的人群,如胸部受到过撞击、摔倒时胸部着地等,患肋软骨炎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因为外伤可能会导致肋软骨的损伤,后续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引发炎症。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也可能并发肋软骨炎,这是因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会累及肋软骨部位,导致炎症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