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关注症状表现、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直肠指检前列腺质地、大小、压痛)、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常规、尿液和前列腺液分段定位培养)、影像学检查(超声观察前列腺形态结构、血流)进行,需与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膀胱炎鉴别。
一、病史采集
1.症状表现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表现有一定差异,青年男性可能更多出现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症状,如长期久坐、频繁性活动等可能诱发相关症状。中老年男性则需考虑前列腺增生等其他疾病鉴别,但也可能存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情况。
症状细节:了解是否有盆腔疼痛,疼痛部位常集中在会阴部、耻骨上区、阴囊部位等,疼痛性质可为胀痛、隐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是否有排尿异常,包括尿频(白天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夜间也可能有夜尿增多情况)、尿急(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尿不尽感等。还需询问是否有性功能障碍相关表现,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这可能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导致的心理压力或局部神经功能改变有关。
2.生活方式:询问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习惯,是否长期久坐,例如每天坐着工作时间超过6小时;是否有频繁手淫或不规律的性行为;是否有酗酒、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情况,这些生活方式因素都可能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或加重相关。
3.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如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等,既往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增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是否有盆底肌肉功能紊乱相关病史等。
二、体格检查
1.直肠指检
前列腺质地与大小:通过直肠指检触摸前列腺,了解其质地,正常前列腺质地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质地可能稍有改变,如稍韧或软硬不均等情况。同时评估前列腺大小,正常前列腺大小约栗子大小,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大小可能无明显异常改变,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轻度增大情况。
压痛情况:检查前列腺是否有压痛,若有压痛提示可能存在炎症相关情况,但需注意与细菌性前列腺炎鉴别,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压痛可能相对不如细菌性前列腺炎明显,但也有个体差异。
三、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液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是重要指标,正常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一般<10个/高倍视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可能轻度升高,通常在10-30个/高倍视野左右,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卵磷脂小体:卵磷脂小体在正常前列腺液中较多,布满视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卵磷脂小体数量可能减少,表现为卵磷脂小体减少,分布不均等情况。
2.尿液和前列腺液分段定位培养:进行尿液和前列腺液分段定位培养,以排除细菌性前列腺炎。收集初始尿液(VB1)、中段尿液(VB2)、前列腺按摩液(EPS)、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分别进行培养,若VB1、VB2细菌培养阴性,EPS和VB3细菌培养阳性,则提示为细菌性前列腺炎,反之则考虑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但该检查也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前列腺形态结构:经腹部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观察前列腺的形态结构,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时超声下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形态改变,但有时可发现前列腺回声不均等情况。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的观察更为清晰,可更准确评估前列腺内部结构情况。
血流情况: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前列腺血流情况,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前列腺血流可能无明显异常增多或减少情况,但也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局部血流轻度改变情况,不过这一指标特异性相对较差,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五、鉴别诊断
1.与细菌性前列腺炎鉴别:细菌性前列腺炎通过分段定位培养可发现有致病菌生长,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这是两者重要鉴别点。同时细菌性前列腺炎症状可能相对更急重,如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更明显,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
2.与前列腺增生鉴别: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排尿困难,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前列腺明显增大,结节形成等情况,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大小一般无明显增大或仅有轻度增大,且症状以疼痛和排尿异常为主,与前列腺增生的症状特点不同。
3.与慢性膀胱炎鉴别:慢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发现较多白细胞等炎症指标,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除了有排尿异常外,还伴有盆腔疼痛等前列腺相关区域症状,通过前列腺液检查等可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