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可通过症状表现排查,如呼吸系统的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全身的发热、乏力等;影像学检查有胸部X线和CT,X线可现多种形态,CT更敏感;实验室检查包括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PPD试验,各有特点;需与肺炎、肺癌等鉴别,肺炎起病急、抗菌治疗有效,肺癌有吸烟史、可通过相关检查鉴别,怀疑肺结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综合检查诊断以早期治疗。
一、症状表现排查
1.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咳痰:肺结核患者多有咳嗽,病程较长,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痰,部分患者可咳出脓性痰,若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时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咳嗽症状相对不典型,而成年人咳嗽持续2-3周以上需警惕。
咯血:约1/3-1/2的肺结核患者有咯血表现,咯血量可多可少,少量咯血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时可危及生命。不同性别患者咯血情况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咯血可能加重病情。
胸痛:当肺结核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多为隐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老年人可能对疼痛感知相对不敏感,胸痛表现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
2.全身症状
发热:是肺结核常见的全身症状,多为长期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7.3-38℃之间,可伴有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表现。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劳累、缺乏运动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些全身症状加重的情况;儿童肺结核发热可能更为多样,可表现为不规则发热等。
二、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是筛查肺结核常用的方法。肺结核在X线上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如原发型肺结核可见哑铃状阴影,即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组成的典型表现;继发型肺结核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包括浸润性病灶、干酪样病灶、空洞形成等。不同年龄人群胸部X线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原发型肺结核相对常见,而老年人继发型肺结核更易出现。
2.胸部CT检查
胸部CT对于发现微小病变、确定病变部位、范围等比X线更敏感。能更清晰地显示肺结核病灶的细节,如是否存在空洞及其大小、位置,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肺结核,胸部CT有助于明确诊断,尤其在鉴别诊断肺部其他疾病时具有重要价值。
三、实验室检查
1.痰涂片抗酸染色
痰涂片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但阳性率相对较低,需要多次痰标本送检。不同留痰方式对结果有影响,一般要求患者留取清晨第一口痰,且要保证痰液的质量,如痰液要有一定的量,且是深部咳出的痰。对于儿童,留取合格的痰液标本相对困难,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留痰方法,如经气管吸引等,但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对儿童的影响。
2.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不仅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还可以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2-8周。培养结果阳性则可确诊为肺结核,同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包括患有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培养阳性率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免疫力低下更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且培养更容易生长。
3.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PPD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一般48-72小时观察结果,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疱、坏死为强阳性。但PPD试验阳性仅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不能确诊为现症肺结核。不同年龄人群PPD试验结果解读有差异,儿童接种卡介苗后PPD试验多为阳性,而成年人PPD试验阳性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四、鉴别诊断
1.与肺炎鉴别
肺炎起病急,多有高热、寒战等症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抗菌药物治疗有效。而肺结核起病相对较缓,全身症状相对不典型,通过痰涂片、培养以及胸部影像学动态变化等可鉴别。例如细菌性肺炎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较快,而肺结核病灶吸收较慢或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
2.与肺癌鉴别
肺癌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消瘦等,胸部影像学可见占位性病变,通过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可鉴别。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与肺癌有时有相似之处,如均可能有结节影、空洞等,但肺癌的结节一般边缘不规整、有毛刺等,而肺结核的病灶多有卫星灶等特点。
如果怀疑患有肺结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综合以上多方面的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肺结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