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征

来源:民福康

流行性出血热具有临床分期与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特征。临床分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各期表现不同;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传播途径有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尿常规有相应变化,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可早期诊断。

发热期:多为急骤起病,体温可高达39-40℃,持续3-7天左右。患者常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中毒症状,同时可出现特征性的毛细血管损伤表现,如颜面、颈部、上胸部潮红(即“三红”),球结膜充血、水肿等。此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起病相对较急,症状相对成人可能更易被忽视,但仍需密切关注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可能发热持续时间稍长,且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在病程的4-6天,多数患者体温下降时出现血压下降,进入休克状态。患者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本身存在冠心病等,在该期更容易出现心源性休克等合并症,需特别警惕;儿童在该期可能因血容量不足导致休克进展较快,要及时评估循环状况。

少尿期:多发生在病程的5-8天,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此期患者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如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不同年龄患者在少尿期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肾脏功能相对不成熟,对少尿的代偿能力较弱,需要更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老年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减退,在少尿期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更高。

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天,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开始增多。此期可分为移行期、多尿早期和多尿后期。患者可能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表现为乏力、腹胀、心律失常等。儿童在多尿期如果补液不当,容易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加重的情况;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调节功能下降,在多尿期水电解质失衡的纠正相对困难。

恢复期:多尿期后,患者尿量逐渐恢复正常,各项症状体征逐渐消失,一般需要1-3个月身体才能完全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有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后遗症,不同年龄患者恢复情况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关注长期的生长发育影响;老年患者恢复时间可能较长,且后遗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如黑线姬鼠、褐家鼠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这些传染源的机会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接触被污染的环境而增加感染风险;老年人群如果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接触传染源的概率也会增加。

传播途径:有多种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接触鼠类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后经破损皮肤或黏膜感染)、呼吸道传播(鼠类排泄物中的病毒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对于儿童,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如喜欢用手接触后直接进食等,更容易通过消化道传播感染;老年人群如果生活环境中存在鼠类污染食物的情况,也易通过消化道感染。

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但发病与接触病毒的机会密切相关。儿童由于活动范围相对较广,接触鼠类及污染环境的机会相对较多,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群如果职业暴露(如长期在农田、仓库等环境工作)或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也容易感染。

实验室检查特征

血常规:发热期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随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10/L,中性粒细胞增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在发热期开始减少,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继续降低,多尿期逐渐回升,但仍低于正常。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变化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在发热期异型淋巴细胞出现的时间可能相对较早,且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能与成人不同;老年患者由于基础血象可能存在一定变化,在对比分析时需要考虑基础情况。

尿常规:发热期即可出现尿蛋白,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少尿期达到高峰,可出现血尿、管型尿等。儿童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在尿常规异常表现上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儿童尿蛋白的检测需要更精准的方法来判断;老年患者如果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尿常规异常可能更容易被忽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如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一般在发病后1-2天即可出现阳性,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不同年龄患者的抗体产生和检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抗体产生的时间和水平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管型尿
管型尿主要是指肾小管内以蛋白质为主的物质凝固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肉眼不可见,借助尿沉渣显微镜可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肾病综合征血热怎么治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又叫流行性出血热,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等。可通过被鼠污染的尿、粪、唾液、排泄物所污染等感染。本病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三早一就地仍然是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
血热好治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出血热在发病早期是比较好治的。这种疾病虽然危害性大,但是早期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一般来说都能完全治愈,不容易留下后遗症。但如果一直没有进行规范的治疗,病情便会不断的加重,治疗难度也会增加,最后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
血热会传染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出血热会传染。该病是由汉坦病毒造成,汉坦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比较强的病毒,正常都是全在于鼠类动物身上,可以传染给人类。如果不想患上出血热,在生活当中就要做好预防工作,比如注意环境卫生,防止和鼠类接触,不要吃保存不当或者不干净的食物等。
流行性血热严重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流行性出血热也称作“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汉坦病毒属各型病毒造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果早期诊治,是不严重的,也可以完全恢复治愈的。如果未能及时诊疗,病情有进展加重,可表现出多种并发症,死亡率可达90%左右,还是比较严重的。
血热刚发现好治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出血热这个刚发现这个还是可以治疗好的,主要以住院隔离进行治疗,抗菌治疗为主出血热,这个主要是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一源性疾病。建议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这个还是可以得到临床治愈的,但是这个治疗好之后也要静养一段时间。
流行性血热怎么治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得了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热阶段,病人应卧床休息,在饮食上注意高热量、高维生素等半流质的饮食,要补充足够的液体,多喝温盐水。可使用一些免疫药物治疗,以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也可采取中药调节治疗。输液应以等渗和盐液为主,常用者有平衡盐液,葡萄糖盐水等。
血热人与人会传染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出血热人和人之间不会发生传染。出血热是属于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但是主要是经过家属的尿液或者是粪便排泄物来传染,人经过呼吸道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之后,就会表现出发热的症状。发生出血热的病人往往以高热为主,往往会经过5个时期的病情发展。经过人的排泄物不会发生传染。
血热是什么病严重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流行性的出血热临床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由汉坦病毒造成,鼠类是其主要的传染源。 可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来传播。临床以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 严重的病人甚至可以造成死亡。因此一旦发现可疑病人,需尽早到医院隔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流行性血热的病原体是什么?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汉坦病毒感染导致的的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典型的疾病分为五期。初期是以发热症状为主要表现,表现出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有特征性的体征如“三红、颜面、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痛:以头痛、眼眶痛、腰痛为主”症状。但是最主要是需要结合病人的病史和病毒核酸或分离检查分析确诊。
流行性血热的治疗?
康鹏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由病毒造成的自然流行病,主要由大鼠感染。它是一种以发热、出血倾向和肾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高热病人应进行物理降温,出汗退热药物应慎用,以防出汗后休克。2.液体疗法的重点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变化特点,维持体内血容量、水、电解质、酸碱和渗透压的平衡,避免低血压休
血热型银屑病的表现
丁旭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血热型银屑病很常见,也就是银屑病在急性期的时候表现大多数都可以按照血热来辨证,具体到患者的表现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局部皮损表现,主要表现为红斑、脱屑,这种红斑可以是小的点滴状,数量很多,也可以是斑片状,颜色都比较鲜红,有瘙痒,患者自己搔抓以后会出现很多的出血点,这个都符合中医说的血热、迫血妄行特点,可以按照血热来辨证。同时患者还可以有一些全
流行性血热是一种什么病
高杰 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汉坦病毒所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异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能够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临床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以及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的临床经过可以分为五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严重的患者可
肾病综合征血热是什么情况
徐少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 二甲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又叫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眼眶痛和胸痛等,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的机体还会出现肾脏损害、蛋白尿、少尿以致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情况。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一旦发现,应及时进行隔离,防止导致更多人被感染。
血热严重吗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出血热有时严重有时不严重。在我国主要有流行性出血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轻重程度相差很大。轻者为轻中度发热,中毒症状较轻,可无出血点以及其他部位出血,肾损害比较轻,可无休克,也无少尿,一般能较快恢复。流行性出血热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可导致死亡。登革出血热轻重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
血热是什么病传染吗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出血热是由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各种出血热临床表现不完全一样,但均还有皮肤黏膜充血、出血,严重的会出现腔道脏器出血,导致死亡。国内的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经过老鼠传播,登革出血热由登革热病毒经蚊子叮咬而传播,国外尚有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由体液、黏膜、皮肤等接触造成传染。
流行性血热诊断标准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标准有以下方面:一、有流行性出血热的居住史或旅行史,有接触老鼠的机会。二、临床特征,有发热、头疼、腰疼、眼眶疼、面部、颈部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出血点,可有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等。三、实验室检查,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血小板减少、尿蛋白,血清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抗体阳性,其中,临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