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发病期有多种症状,全身症状表现为乏力且持续存在;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相关症状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肝区症状有肝区疼痛、肝区不适;还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乏力:乙肝发病期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其机制可能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乙肝病毒的复制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使得机体能量产生不足,从而引起乏力感。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在乙肝发病期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表现,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玩耍;成年人可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容易疲劳,影响工作效率;老年人则可能加重原有的身体虚弱感。
疲劳感持续存在:发病期的乏力感通常不会随休息而迅速缓解,与普通的劳累休息后可缓解不同,乙肝发病期的乏力是因肝脏病变导致代谢异常持续存在而引起,休息后改善不明显,会持续较长时间。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这是因为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肪的消化,而消化系统对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依赖胆汁,所以乙肝发病期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儿童可能表现为奶量减少(婴幼儿)或对平时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成年人可能表现为每餐进食量减少;老年人则可能进一步加重原本可能存在的食欲不佳状况。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导致呕吐。这是由于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同时血液中一些毒素积累也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儿童出现恶心、呕吐时需注意与其他儿科常见疾病鉴别,如胃肠道感染等,但乙肝发病期的恶心、呕吐常伴有乏力、黄疸等其他乙肝相关表现;成年人出现此类症状若有乙肝病史需警惕乙肝发病;老年人出现则要考虑肝脏功能减退对消化系统影响更明显的因素。
腹胀:乙肝发病期患者可能会有腹胀症状,这与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紊乱有关。肝脏病变导致门静脉高压,使得胃肠道淤血,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蠕动,从而产生腹胀感。儿童腹胀可能表现为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成年人腹胀可能影响生活质量,进食少量食物就感觉腹部饱胀;老年人腹胀可能因本身胃肠功能较弱,加上肝脏病变影响,腹胀症状更易出现且可能较严重。
黄疸相关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当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大量受损时,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是乙肝发病期较典型的表现之一。儿童出现黄疸时,家长可能首先发现孩子的眼白(巩膜)变黄,然后皮肤逐渐发黄;成年人能较明显察觉皮肤变黄,如面部、手部皮肤颜色改变;老年人皮肤较薄,黄疸表现可能更易观察到,且老年人黄疸消退可能相对较慢。
尿色加深:血液中胆红素升高,经肾脏排泄时,尿胆红素增加,导致尿液颜色加深,可呈浓茶色。儿童尿色加深可能被家长发现尿布染色异常;成年人自己能察觉尿液颜色与平时不同;老年人尿色加深需考虑肝脏疾病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的因素,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可能引起尿色改变的疾病鉴别。
肝区症状
肝区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症状。这是因为肝脏炎症导致肝脏肿大,刺激肝包膜上的神经引起疼痛。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常表现为哭闹、用手触摸腹部肝区位置等;成年人能较准确描述肝区疼痛的部位和性质;老年人肝区疼痛可能因对疼痛敏感性降低等因素,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仍需引起重视。
肝区不适:除了明显疼痛外,有些患者还会有肝区的不适感觉,如胀满感等,这也是由于肝脏炎症、肿大刺激肝包膜相关神经引起的。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让他人触摸腹部肝区;成年人可能感觉肝区有异样的感觉;老年人肝区不适可能被忽视,但也是乙肝发病期的一种症状表现。
其他症状
发热:少数乙肝发病期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热。儿童出现低热时需监测体温变化,同时结合其他乙肝症状判断;成年人低热若有乙肝病史要考虑乙肝发病相关;老年人低热则要综合评估肝脏功能及全身情况,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热原因需更谨慎排查。
关节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尤其是大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其机制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部位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儿童出现关节疼痛可能影响活动,如行走困难等;成年人关节疼痛会影响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屈伸关节受限等;老年人关节疼痛本身可能就存在退行性变等基础情况,乙肝发病期的关节疼痛可能加重老年人行动不便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