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血脂、血糖及其他相关检查对冠心病诊断与风险评估重要,心肌损伤标志物中CK-MB、肌钙蛋白助早期诊断心肌梗死;血脂里TC、TG、LDL-C升高增冠心病风险,HDL-C降低相关;血糖中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冠心病关联;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冠心病炎症风险。
一、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意义:CK-MB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3-8小时开始升高,10-36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其升高的程度与心肌梗死的范围相关,对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CK-MB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但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的正常范围相似。对于有冠心病风险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监测CK-MB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损伤。
2.肌钙蛋白(cTn)
意义:肌钙蛋白包括cTnT和cTnI,是诊断心肌坏死更特异和敏感的指标。cTn在心肌损伤后3-6小时开始升高,cTnI可持续10-14天,cTnT可持续2-14天。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其基础疾病可能较多,肌钙蛋白的升高更应引起重视,因为老年人的心肌储备功能相对较差,心肌损伤可能更易导致严重后果。女性在绝经后冠心病风险增加,监测肌钙蛋白对于早期发现无症状的心肌缺血也有重要意义。
二、血脂相关检查
1.总胆固醇(TC)
意义: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般来说,TC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正常参考值一般为<5.2mmol/L。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TC往往容易升高,需要更加关注。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即使生活方式相对健康,也需要定期监测TC,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使他们更容易出现TC异常。
2.甘油三酯(TG)
意义:TG升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7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与肥胖、糖尿病等相关,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控制甘油三酯水平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患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意义: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蛋白,升高会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4mmol/L。对于已有冠心病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LDL-C水平,以稳定病情,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同年龄阶段,对LDL-C的控制目标可能不同,例如对于高危的冠心病患者,目标值可能更低,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意义: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HDL-C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正常参考值一般为男性>1.04mmol/L,女性>1.3mmol/L。对于女性绝经后,HDL-C水平往往会降低,这也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风险增加的一个因素,需要关注HDL-C水平的变化。
三、血糖相关检查
1.空腹血糖(FBG)
意义:空腹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重要诊断指标,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9-6.1mmol/L。对于有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的人群,以及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需要定期监测空腹血糖,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因为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意义: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以及预测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HbA1c的正常参考值为4%-6%。对于患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良好的HbA1c控制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HbA1c的控制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目标值可以适当放宽,但仍需在合理范围内,以兼顾血糖控制和避免低血糖等风险。
四、其他相关检查
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意义: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hs-CRP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s-CRP升高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hs-CRP的正常参考值不同,一般来说,hs-CRP<10mg/L为正常。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无明显症状的人群,监测hs-CRP有助于早期评估心血管炎症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对于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hs-CRP的升高可能提示潜在的心血管炎症,需要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