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的发生与乳汁淤积、细菌入侵及其他因素有关。乳汁淤积可因婴儿、乳头、母亲自身等因素导致,影响哺乳期女性及特殊情况女性;细菌可从乳头皮肤破损处或婴儿口腔侵入引发感染;免疫力下降及乳腺结构异常也会增加乳腺炎发生风险。
一、乳汁淤积
1.原因及影响
婴儿因素:婴儿吸吮能力弱或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会导致乳汁不能被有效吸出,从而引起乳汁淤积。例如,新生儿可能因口腔肌肉协调性差,不能充分吸吮乳房,使得乳房内部分区域的乳汁无法排出。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不同年龄段的吸吮需求不同,新生儿每2-3小时就需要吸吮一次,如果不能满足,就容易引发乳汁淤积。
乳头因素:乳头过小或内陷会影响婴儿的吸吮,使得乳汁排出受阻。比如,有些女性先天乳头内陷,在孕期如果没有及时纠正,产后哺乳时就会出现乳汁淤积的情况。而且,乳头皲裂会使母亲因疼痛而减少喂奶次数或缩短喂奶时间,进一步导致乳汁淤积。
母亲自身因素:母亲哺乳间隔时间过长,如工作原因等导致不能及时喂奶,乳汁在乳房内停留时间过长,也容易淤积。另外,母亲乳腺导管先天性狭窄或堵塞,也会使乳汁排出不畅,引发淤积。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哺乳期女性:乳汁淤积是哺乳期女性患乳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初产妇来说,由于经验不足,更容易出现乳汁淤积的情况。因为初产妇的乳腺导管相对较窄,乳头也可能相对不那么容易被婴儿含接好,所以乳汁淤积的风险更高。
特殊情况女性: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导致身体虚弱、活动减少的哺乳期女性,其自身的乳腺排空能力下降,也更易发生乳汁淤积进而引发乳腺炎。
二、细菌入侵
1.皮肤破损处细菌侵入
乳头皮肤破损:乳头是细菌容易入侵的部位,当乳头有破损时,如婴儿吸吮造成的乳头皲裂,细菌就可以通过破损处进入乳腺组织。例如,婴儿在吸吮过程中,可能会使乳头表皮出现微小破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就会趁机进入。不同细菌的致病性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乳腺炎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它可以在破损的乳头处定植并侵入乳腺,引发感染性炎症。
乳腺皮肤其他破损:乳房皮肤有擦伤、抓伤等情况时,细菌也可能从这些破损处进入乳腺。比如,哺乳期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擦伤乳房皮肤,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和处理,细菌就可能入侵乳腺,导致乳腺炎的发生。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皮肤的防御能力有所不同,年轻女性皮肤相对较嫩,发生皮肤破损后细菌入侵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2.婴儿口腔细菌感染
婴儿口腔卫生问题:婴儿口腔如果有细菌定植,在吸吮母乳时,细菌可能会传播到母亲的乳头进而进入乳腺。例如,婴儿口腔清洁不及时,存在一些致病菌,当婴儿吸吮母亲乳头时,这些细菌就可能转移到母亲乳房,引发乳腺炎。不同月龄的婴儿口腔细菌情况不同,新生儿口腔细菌种类相对简单,但随着月龄增长,口腔细菌种类会逐渐丰富,所以不同月龄的婴儿在吸吮时传播细菌引发乳腺炎的风险也有所差异。
婴儿患病时:如果婴儿患有口腔感染性疾病,如鹅口疮等,其口腔内的病原菌会更多,此时婴儿吸吮母亲乳头时,母亲患乳腺炎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例如,婴儿患鹅口疮时,口腔内的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会通过吸吮传播到母亲乳房,导致母亲乳腺感染引发乳腺炎。
三、其他因素
1.免疫力下降
哺乳期女性自身免疫力:哺乳期女性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如产后身体较为虚弱,免疫力会有所下降。例如,产后母亲需要恢复身体,同时还要进行母乳喂养,身体的能量消耗较大,免疫力相对较低,此时就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乳腺炎。不同个体的免疫力恢复情况不同,有些母亲产后恢复较快,免疫力下降不明显,而有些母亲可能恢复较慢,免疫力持续较低,患乳腺炎的风险就相对较高。
基础疾病影响:如果哺乳期女性本身患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进一步影响免疫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包括乳腺的细菌感染引发乳腺炎。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哺乳期女性,需要更加注意自身的乳腺护理,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患乳腺炎的风险。
2.乳腺结构异常
先天性乳腺结构异常:有些女性存在先天性的乳腺导管发育异常等情况,这会导致乳汁排出不畅,增加乳腺炎的发生风险。例如,先天性乳腺导管分支过少等情况,会使乳汁在乳腺内的排出路径受阻,容易淤积进而引发炎症。这种先天性的乳腺结构异常在一些女性中可能是先天存在的,需要在孕期或哺乳期特别关注乳腺的情况。
后天乳腺疾病影响:一些后天发生的乳腺疾病,如乳腺肿瘤等,也可能影响乳腺的正常结构和乳汁排出,从而增加乳腺炎的发生几率。例如,乳腺肿瘤可能会压迫乳腺导管,导致乳汁排出不畅,引发乳汁淤积和感染,进而发展为乳腺炎。对于有乳腺疾病史或怀疑有乳腺结构异常的女性,在哺乳期需要密切监测乳腺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