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致气胸需先现场评估与紧急处理,包括评估呼吸循环等状况,行吸氧、建静脉通道、张力性气胸紧急穿刺排气等;再通过胸部X线、CT等检查进一步诊断;然后根据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气胸类型分别治疗,如闭合性气胸小量观察、中大量穿刺抽气等,开放性气胸封闭伤口后胸腔闭式引流,张力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或手术;要防治复张性肺水肿、胸腔感染等并发症;康复期注意休息、营养,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
一、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
1.现场评估:车祸导致气胸时,首先要迅速评估患者的呼吸循环状况。查看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胸痛等表现,同时检查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情况,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呼吸频率、胸廓起伏等情况,儿童正常呼吸频率相对较快,若明显高于同龄正常范围且伴有呼吸困难,提示病情较重。
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如哮喘患者发生车祸后气胸,病情可能更易恶化,需加强监测。
2.紧急处理措施:
吸氧:给予患者吸氧,改善缺氧状况。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吸氧流量,一般可先给予低流量吸氧,然后根据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调整。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后续可能的药物治疗或液体补充。
气胸紧急引流:如果是张力性气胸,需立即进行穿刺排气,可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刺入胸腔,迅速缓解张力性气胸导致的严重呼吸循环障碍。
二、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可显示肺组织压缩程度、是否有气胸线等。能明确气胸的存在及严重程度,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胸部X线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胸部X线对气胸的判断需结合其生理特点,观察肺纹理等情况来评估肺压缩程度。
胸部CT:对于一些复杂气胸或X线表现不典型的情况,胸部CT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气胸情况,如是否有肺大疱等基础病变,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CT能更准确发现潜在病变。
2.其他检查:同时要进行血常规等一般检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三、根据气胸类型进行治疗
1.闭合性气胸
小量气胸:肺压缩小于20%的闭合性气胸,可密切观察,一般气体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在此期间要监测患者症状变化及复查胸部X线,观察气胸吸收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密切关注呼吸等情况,避免活动过度导致气胸加重。
中大量气胸:肺压缩大于20%的闭合性气胸,可考虑胸腔穿刺抽气,穿刺部位一般为锁骨中线外侧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抽气可缓解患者症状,但要注意每次抽气量不宜过大,防止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闭合性气胸,抽气后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预防病情反复。
2.开放性气胸
封闭伤口:立即用无菌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这是关键的第一步处理,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大小的无菌敷料,确保封闭严密。
胸腔闭式引流:在封闭伤口后,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将胸腔内的气体排出,促进肺复张。引流管放置位置一般为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术后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情况,如引流液的量、颜色等,根据引流情况决定何时拔除引流管。
3.张力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立即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尽快排出胸腔内高压气体。引流管可连接水封瓶,保持持续引流,使肺逐渐复张。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管径的引流管,避免对儿童胸廓等造成过大损伤。在引流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呼吸困难是否缓解等。
手术治疗:如果经过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后,气胸仍持续存在,或考虑有肺大疱等基础病变反复导致气胸,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等。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四、并发症的防治
1.复张性肺水肿:在气胸治疗过程中,如大量气体快速排出导致肺复张时,可能会出现复张性肺水肿。要注意在抽气或引流过程中速度不宜过快,对于儿童患者和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更要谨慎。一旦发生复张性肺水肿,要给予吸氧、利尿等相应治疗。
2.胸腔感染: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可能会导致胸腔感染,要注意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装置等。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引流液性状等,如出现发热、引流液浑浊等情况,提示可能有胸腔感染,需及时进行抗感染等治疗。
五、康复与随访
1.康复注意事项:患者在气胸治疗后需要一定时间康复。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在气胸恢复早期。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其过度哭闹、剧烈跑动等,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同时要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2.随访:出院后要按照医嘱定期进行随访,复查胸部X线等检查,了解肺复张情况及是否有气胸复发等。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定期评估肺功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