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民福康

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有瓣膜发育异常和瓣环发育异常;后天性因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致自身免疫损伤瓣膜,常累及二尖瓣等)、退行性变(年龄增长致瓣膜纤维化钙化,代谢异常可加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感染瓣膜致病变)、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病变致心肌缺血影响瓣膜功能,心肌梗死可损伤瓣膜)、结缔组织病(自身抗体攻击瓣膜致病变)。

一、先天性因素

1.瓣膜发育异常: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心脏瓣膜组织的发育出现异常情况,如瓣膜结构畸形、瓣叶数目异常等。例如,先天性二尖瓣畸形较为常见,可能表现为瓣叶分裂、瓣环发育不良等,这会影响瓣膜的正常开闭功能,进而引发心脏瓣膜病。这种情况在胎儿时期就已形成,与遗传因素以及孕期的一些不良因素可能有关,如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等,可能干扰胎儿心脏瓣膜的正常发育。

2.瓣环发育异常:心脏瓣膜的瓣环结构发育异常也是先天性心脏瓣膜病的原因之一。瓣环的大小、形态异常会影响瓣膜的附着和功能,使得瓣膜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血液流动出现障碍,引发相应的心脏瓣膜病变。

二、后天性因素

1.风湿性心脏病:

病因机制:是由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链球菌感染人体后,其抗原成分与心脏瓣膜抗原相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在攻击链球菌时,也会错误地攻击心脏瓣膜组织,导致瓣膜出现炎症反应。初期表现为瓣膜的炎性水肿、渗出等,随着病情进展,瓣膜会逐渐发生纤维组织增生、粘连、钙化等改变,影响瓣膜的启闭功能。这种疾病在青少年时期感染链球菌后,可能会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逐渐出现心脏瓣膜病的表现,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的易感性差异,且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

瓣膜受累情况:最常累及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较少受累。例如,二尖瓣可能会出现瓣叶粘连、交界融合等,导致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病变。

2.退行性变:

年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瓣膜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组织出现纤维化、钙化等情况较为常见。以主动脉瓣为例,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钙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类型,随着年龄超过65岁,其发病率逐渐升高。瓣膜的弹性减退、变硬、钙化等会影响瓣膜的正常开放和关闭,导致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问题。这与年龄相关的组织代谢变化、长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多种因素有关,年龄越大,发生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风险越高。

其他相关因素:一些代谢异常等也可能加速瓣膜的退行性变。例如,合并有高脂血症的老年人,脂质在瓣膜组织的沉积可能会促进瓣膜的钙化等退行性改变,从而增加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几率。

3.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体感染: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心内膜,尤其是瓣膜部位。常见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病原体附着在瓣膜上,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瓣膜出现赘生物、溃疡、穿孔等病变。例如,当皮肤、呼吸道等部位有感染时,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瓣膜,在瓣膜表面定植生长,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而损害瓣膜结构和功能。这种情况在静脉药瘾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等人群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他们的心脏瓣膜存在一定的解剖异常或免疫防御相对较弱等情况。

瓣膜损害后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瓣膜损害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瓣膜上的赘生物可能会脱落,随血流栓塞其他部位,同时瓣膜本身的病变会严重影响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心脏瓣膜病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病变影响: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当供应瓣膜的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阻塞时,会影响瓣膜相关心肌的血供,进而影响瓣膜的功能。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可能会影响二尖瓣乳头肌的血供,导致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这种情况在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常见,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风险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密切相关。

心肌梗死与瓣膜病变关系:心肌梗死可能直接导致瓣膜结构的损伤,如心肌梗死累及乳头肌,使其收缩功能丧失,引起二尖瓣急性反流;或者心肌梗死导致心室壁瘤形成,影响瓣膜的正常运动和关闭等,从而引发心脏瓣膜病。

5.结缔组织病:

自身免疫攻击瓣膜:某些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攻击心脏瓣膜组织,导致瓣膜炎症、纤维化等病变。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可能会损伤二尖瓣、主动脉瓣等,引起瓣膜病变。结缔组织病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女性患者相对较多,在病情活动期时,心脏瓣膜病的发生风险更高,需要密切监测心脏瓣膜的情况。

具体瓣膜受累表现:不同的结缔组织病累及瓣膜的情况有所差异,但都会导致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液循环,出现相应的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和体征。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一般是指患者二尖瓣开放受到限制,造成二尖瓣瓣口面积缩小,血液流动受阻的一种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心脏问题会导致血氧低吗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脏问题一般会导致血氧低。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当心脏出现问题时,如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在肺部停留的时间减少,从而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可能直接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例如,先天性心脏病会导致肺血流减少或肺静脉压力升高,从而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也会导致血氧降
为什么会出现脑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是指脑梗死,脑梗死是不是会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等原因有关。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造成动脉栓塞,还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将血管堵住,从而诱发脑梗死。 2、小动脉闭塞 患有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脑部小动脉出现玻璃样变,患有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上述因素均可能增加发
脑梗死有哪些常见诱因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死常见的诱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1、高血压 患者血压长时间偏高于正常,导致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进而诱发脑梗死。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偏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缓慢。脑部动脉血管血流减慢后,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血管,进而诱发脑梗死。 3、心脏病
引起脑梗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有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以及小动脉闭塞等。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在长时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血管的闭塞,或是原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引起脑梗死。 2.心源性栓塞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
血压正常会得脑梗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血压正常也可能会患上该病。 脑梗死的病因较多,如果患者的血压正常,但是血糖和血脂等常规指标持续偏高,也容易导致脑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或者闭塞,最终诱发脑梗死。另外,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可能会发生心源性栓塞,导致脑梗死。 当患者出现疑似脑梗死的症
心衰肺积水能活多久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衰肺积水患者的存活时间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切预估。 如果患者原本的心脏疾病非常严重,如广泛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功能极差,那么其预后往往不佳,存活时间可能较短。而对于心脏疾病相对较轻,通过积极治疗能够较好控制病情进展的患者,生存时间可能会相对延长。及时且规范的治疗对于
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严重吗
赵鹏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是否严重,应根据原因进行判断。 窦性心律是正常的心律,左心室高电压是心电图上的一种表现,通常指心电图中V5、V6导联的R波电压增高,超过一定标准。瘦长体型或心脏位置偏左的人群,可能在没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左心室高电压,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所以不严重。但
如何治疗心脏瓣膜病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多休息,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以防过度劳累,限制钠盐的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2.药物治疗 出现心衰症状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福辛普利钠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改善其胸闷、气促的表现。 3.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
得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该怎么办?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得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急性发病期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由于风湿热是因为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所以一般选择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抑制链球菌感染。针对患者心衰现象,需要进行强心利尿治疗。如果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也可以通过心脏瓣膜修补术、人工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遗传吗?
陈名金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甲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般指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不具有遗传倾向。风心病是一种由风湿炎症反复发作,累及心脏瓣膜的病变,症状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狭窄或者是关闭不全、乏力、心慌、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风心病发病主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营养不足、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较弱、长期居住在
心脏瓣膜病做哪些检查
李洪利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如果怀疑有心脏瓣膜病,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可以通过查体检查来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医生查体检查时,发现患者有震颤表现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常用检查方式是心脏超声,可以明确看到患者心脏形态、大小,以及心脏瓣膜的解剖结构,以进一步分析。除了以上检查,患者还可以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心脏瓣膜病如何治疗
贡鸣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治疗,具体分为以下两类:第一、内科治疗。在瓣膜病发生时,要找到诱发瓣膜病的病因。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要应用抗生素杀灭血液中的细菌。如瓣膜病引起心衰,这时需要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能够减缓心脏负担,减轻心衰症状。而当出现心律失常以后,要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纠正异常心率。第二、外科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如果瓣膜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王振东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心脏内的四个瓣膜发生病变。心脏主要是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这四个心腔所组成,四个心腔之间相互交通而产生了四个瓣膜,即由右心房到右心室的三尖瓣,由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肺动脉瓣,从左心房到左心室的二尖瓣和左心室到主动脉的主动脉瓣。四个瓣膜都保证了血液单向流动,其中任何一块瓣膜发生异常,便会破坏单向移动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前准备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手术之前,首先要通过心脏彩超全面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状态,如果是瓣膜狭窄要明确瓣膜狭窄的程度。如果是瓣膜返流或者脱垂,还要明确心脏的收缩以及舒张功能的情况,再做下一步的准备。另外,还应该查明血型鉴定以及病毒筛查血液分析,这些都对手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会有穿刺点的出血、血肿、动静脉瘘以及切口的感染;心律不齐,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心排综合症。所以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要及时的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对症治疗,才能更快恢复健康。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多久复查一次
柳瑞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术后,需要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根据复查的结果调整治疗的方案。心脏瓣膜病是指类风湿因子的轻疾或者老年退行性病,造成瓣膜无法正常开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前往医院,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及时治疗,这样可能使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