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时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可能由生理因素(血容量变化、激素变化、代谢率增高、子宫增大、贫血)、心理因素引起,对孕妇可致身体不适、增加心脏负担,对胎儿可能因孕妇心脏功能受损影响其发育,处理需一般处理(休息放松、监测)及针对病因处理(纠正贫血、控制子宫对心脏影响),孕妇要注意心理、生活方式及医疗监测方面的相关事项。
一、怀孕时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1.血容量变化
怀孕后,孕妇的血容量会逐渐增加,一般在妊娠6-8周开始增加,32-34周达到高峰,较非孕期可增加30%-50%。血容量的增加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心脏需要更快地泵血来满足机体的需求,从而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例如,研究表明,正常妊娠妇女血容量增加时,心脏的前负荷增加,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心脏会通过增加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
2.激素变化
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如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孕激素有一定的兴奋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率增快。此外,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促使心率加快以适应孕期的生理变化。
3.代谢率增高
怀孕后,孕妇的基础代谢率升高,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这就需要心脏增加输出量来满足代谢需求。心脏为了提高输出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实现,从而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一般来说,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的基础代谢率会逐渐上升,心率也会相应地有一定程度的加快。
(二)心理因素
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紧张焦虑的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心率,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从而引起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例如,一些初次怀孕的孕妇,由于对分娩、胎儿健康等问题的担忧,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进而影响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三)其他因素
1.子宫增大
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可能会向上压迫膈肌,使心脏的位置发生改变,心脏的活动空间相对减小,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率加快。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这种子宫增大对心脏的压迫作用更为明显,可能会使孕妇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情况。
2.贫血
孕期孕妇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为了弥补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以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研究显示,孕期贫血的孕妇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的概率相对较高。
二、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一)对孕妇的影响
1.身体不适
窦性心动过速可能会使孕妇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导致孕妇感到疲劳、气短等,进而可能影响孕妇的睡眠和日常活动。
2.增加心脏负担
长期的窦性心动过速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逐渐受损,增加孕期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如心功能不全等。
(二)对胎儿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窦性心动过速如果心率不是极度增快且孕妇没有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孕妇因窦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功能明显受损,进而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可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等。
三、处理措施
(一)一般处理
1.休息与放松
孕妇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放松方式,如深呼吸、冥想、听舒缓的音乐等,来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窦性心动过速的情况。例如,每天进行几次深呼吸练习,每次深呼吸保持5-10秒,有助于放松身心,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2.监测
孕妇要密切监测自身的心率变化以及有无其他不适症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心电图复查等,以便及时了解心脏情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
(二)针对病因的处理
1.纠正贫血
如果孕妇存在贫血情况,应根据贫血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缺铁性贫血,可适当补充铁剂;对于巨幼细胞贫血,可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等,以改善贫血状况,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2.控制子宫过大对心脏的影响
对于因子宫增大压迫心脏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在中晚期妊娠时,孕妇可以采取左侧卧位的姿势,这样有助于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心脏的回心血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窦性心动过速的情况。
四、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一)心理方面
孕妇要正确认识孕期的生理变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人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孕妇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例如,家人可以多与孕妇沟通交流,分享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让孕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生活方式方面
孕妇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保持在7-8小时左右。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加重心脏负担。此外,要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适当的轻度运动,如散步等,每天散步时间可控制在30分钟左右,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三)医疗监测方面
孕妇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心电图等相关检查项目的复查。如果在孕期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能够及时评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