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感染有低危型和高危型之分,低危型可致生殖器疣、呼吸道papillomatosis等症状,高危型可引发宫颈病变及其他部位癌前病变或癌变等症状;不同人群感染HPV症状有特点,女性不同阶段和男性不同情况症状表现不同;HPV感染症状与生活方式相关,性行为中多个性伴侣、无安全套保护性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卫生习惯中局部卫生不佳、长期使用公共卫生设施也与HPV感染及症状有关。
一、hpv感染的常见症状表现
(一)低危型hpv感染相关症状
1.生殖器疣相关表现
对于女性,低危型hpv感染可能引起外阴、阴道、宫颈等部位出现尖锐湿疣,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丘疹,逐渐增多、增大,可呈菜花状、乳头状、鸡冠状等外观,大小不等,有的会伴有瘙痒、灼痛等不适。在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尖锐湿疣可能生长加速、增多。
男性感染低危型hpv时,常见于阴茎、阴囊、肛周等部位出现类似的疣状病变,同样可能有局部的不适感。
2.呼吸道papillomatosis相关症状
婴幼儿感染某些低危型hpv可能引发呼吸道papillomatosis,表现为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这是因为hpv感染累及喉部及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增生形成乳头状瘤,影响呼吸和发声功能。
(二)高危型hpv感染相关症状
1.宫颈病变相关表现
在感染高危型hpv的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女性可能出现宫颈上皮内瘤变,部分人会有接触性出血,比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少量出血。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时,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比如非经期阴道流血,出血量可多可少;还可能出现阴道排液,液体可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
对于男性,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引起阴茎癌等,但相对女性宫颈病变来说,男性相关症状出现相对较少且发现时往往病情可能已较复杂,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阴茎局部的异常赘生物等,但容易被忽视。
2.其他部位癌前病变或癌变相关症状
高危型hpv感染还可能累及其他部位,如肛门、口腔等。肛门部位感染高危型hpv可能导致肛门癌前病变或癌变,出现肛门坠胀感、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口腔感染高危型hpv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的病变,如溃疡、肿物等,但相对少见。
二、不同人群hpv感染症状的特点
(一)女性不同阶段
1.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感染hpv后,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可能因局部卫生情况、性行为等因素而出现症状,如外阴瘙痒、发现异常赘生物等。而高危型hpv感染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但青春期是hpv感染的常见时期,需要关注定期筛查。
2.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感染hpv后,宫颈病变相关症状可能更易被察觉,如接触性出血等,因为此阶段妇科检查相对频繁,一旦出现异常容易引起重视。同时,妊娠期女性感染hpv时,由于激素变化,尖锐湿疣可能生长迅速,需要特别关注对妊娠过程的影响以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等问题。
3.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感染hpv,发生宫颈病变时,阴道不规则出血可能容易与绝经后出血的其他原因混淆,需要仔细鉴别诊断。而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外阴病变等,可能因局部皮肤黏膜萎缩等情况,症状表现可能与非绝经女性有所不同。
(二)男性不同情况
1.年轻男性
年轻男性性生活较频繁,感染低危型hpv后,生殖器疣的症状可能较明显,如发现阴茎等部位的赘生物,容易因羞于就医而延误病情。
2.老年男性
老年男性感染hpv后,发生阴茎癌等情况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局部轻微的破溃、肿物等容易被忽视,且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需要关注局部异常表现并及时就医。
三、hpv感染症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一)性行为因素
1.多个性伴侣
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感染hpv的风险显著增加,因为性传播是hp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多个性伴侣意味着接触不同hpv亚型的机会增多,从而更容易出现hpv感染相关症状。例如,女性有多个性伴侣时,感染高危型hpv导致宫颈病变的概率比单一性伴侣者高很多,出现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
2.无安全套保护性行为
无安全套保护的性行为使得hpv更易传播,增加了感染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低危型还是高危型hpv都更容易感染,感染后出现相应症状的概率也会提高。比如,男性与感染hpv的女性无安全套性行为后,感染低危型hpv出现生殖器疣的可能性增大。
(二)卫生习惯因素
1.局部卫生不佳
外阴、生殖器等部位卫生不佳的人群,感染hpv后症状可能更易加重。例如,女性不注意外阴清洁,局部潮湿环境利于hpv病毒生存繁殖,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可能生长更快、更严重,出现更明显的瘙痒、赘生物增大等症状。男性不注意生殖器清洁,也可能增加hpv感染及相关症状加重的风险。
2.公共卫生设施使用
长期使用公共浴池、公共马桶等卫生设施的人群,也存在一定hpv感染风险。虽然相对性行为传播风险较低,但如果皮肤黏膜有细微破损,接触到被hpv污染的公共设施后可能感染,进而出现相应症状,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不过也是生活方式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