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根据病情不同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急性乙肝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不同阶段表现;慢性乙肝分轻度、中度、重度,各有相应症状和肝功能指标表现;乙肝肝硬化有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症状较轻,失代偿期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相关表现,不同人群在各阶段表现有差异。
一、急性乙肝的表现
(一)黄疸前期
1.年龄与性别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性别差异不显著。此期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等。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进食明显减少,需警惕病情进展。成人可能会更清晰描述自身不适,但也可能因工作等原因忽视早期症状。
2.持续时间:一般持续1-21天,平均5-7天。
(二)黄疸期
1.症状变化:发热消退,黄疸出现,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如浓茶样。部分患者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等胆管梗阻表现。此期消化道症状可稍减轻,但肝大,有压痛、叩击痛,儿童肝脏相对较大,体检时更易发现异常,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导致肝区损伤。
2.持续时间:持续2-6周。
(三)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或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此期仍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因为机体仍在恢复阶段,过度劳累可能影响肝功能的完全恢复,不同年龄人群恢复速度略有差异,一般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遵循循序渐进的休息和活动原则。
二、慢性乙肝的表现
(一)轻度慢性乙肝
1.症状表现: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等,也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对于儿童,轻度慢性乙肝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稍受影响,如身高、体重增长略低于同龄正常儿童,需定期监测生长指标。成人可能因工作压力等因素,症状容易被忽视,需通过定期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2.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轻度升高,一般在1-2倍正常值上限。
(二)中度慢性乙肝
1.症状加重: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患者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明显,可伴有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等表现。儿童出现中度慢性乙肝时,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影响其学习和活动耐力,家长应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活动情况和学习状态。成人则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日常生活质量。
2.肝功能指标: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中度升高,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三)重度慢性乙肝
1.严重症状: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等情况,儿童重度慢性乙肝可能出现发育迟缓等更严重影响,需及时就医干预。
2.肝功能指标: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明显升高,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三、乙肝肝硬化的表现
(一)代偿期肝硬化
1.症状表现:症状较轻,常缺乏特异性。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及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呈间歇性,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经休息或治疗后可缓解。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代偿期肝硬化可能被其基础疾病掩盖症状,需仔细排查。儿童代偿期肝硬化较为少见,若出现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多学科联合诊治。
2.体征表现:肝轻度大,质地结实或偏硬,无或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
(二)失代偿期肝硬化
1.肝功能减退的表现
全身症状:消瘦、乏力、精神不振等,严重者卧床不起,皮肤干枯,面色晦暗无光泽(肝病面容)。老年患者全身症状可能更明显,影响生活自理能力,需加强生活照护。儿童则影响生长发育和活动能力。
消化道症状:食欲明显减退,进食后常感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对脂肪和蛋白质耐受性差,稍进油腻肉食易引起腹泻,患者因长期营养状况不佳,体重下降明显。
出血倾向和贫血: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和胃肠出血等倾向,与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等有关。贫血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儿童贫血可能影响智力和身体发育。
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男性患者常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等;女性患者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蜘蛛痣及肝掌的出现与雌激素增多有关。
2.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脾大:脾因长期淤血而肿大,多为轻、中度大,部分可达脐下。脾功能亢进时,脾对血细胞破坏增加,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减少。
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因门脉压力升高、粗糙食物、胃酸侵蚀或腹内压突然增高等因素导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出现呕血、黑便及休克等表现;腹壁静脉曲张,在脐周和上腹部可见曲张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上及向下分布;痔静脉扩张,有时可破裂引起便血。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腹部膨隆,呈蛙状腹,大量腹水使横膈抬高可出现呼吸困难、脐疝等,腹水形成与门静脉压力增高、低白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等因素有关。儿童出现腹水时,需特别注意电解质平衡,因为儿童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能力更弱,可能影响其生长和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