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败血症预后受患者自身因素(年龄、基础疾病、性别)和感染相关因素(病原体种类、感染严重程度)影响,评估指标包括生命体征相关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实验室指标(血常规、CRP、PCT),可通过早期诊断治疗、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器官功能支持)及针对特殊人群(新生儿、老年人)的注意事项来改善预后。
一、影响急性败血症预后的因素
(一)患者自身因素
1.年龄:新生儿和老年人的预后相对较差。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较弱;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对感染的耐受和修复能力差。例如,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败血症的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而老年败血症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2.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往往不佳。基础疾病会削弱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使感染更难控制,并且容易诱发并发症。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败血症的病情;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化疗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败血症发生后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
3.性别:一般来说,性别对急性败血症预后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有差异。例如,老年女性败血症患者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因身体机能衰退程度等因素在预后上有别于老年男性,但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主导因素。
(二)感染相关因素
1.病原体种类: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败血症预后不同。例如,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相对较难控制,预后可能较差;而由一些对常用抗生素敏感的病原体引起的败血症,如果能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预后相对较好。有研究显示,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败血症发生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高于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败血症。
2.感染的严重程度:感染范围越广、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如出现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时,预后往往不良。脓毒症休克会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引起多个器官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则是多个器官相继或同时出现功能障碍,极大地威胁患者生命,死亡率较高。
二、评估急性败血症预后的指标
(一)生命体征相关指标
1.体温:持续高热不退或体温波动较大且难以通过一般治疗控制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正常人体温相对稳定,败血症患者体温常明显升高,若体温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提示感染难以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持续存在。
2.心率:心率持续增快且超过正常范围,尤其是伴有心律失常时,提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败血症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心率会反射性增快,以增加心输出量来应对感染,但持续过快的心率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3.呼吸频率:呼吸急促且伴有呼吸困难等表现的患者预后不佳。呼吸频率增快是机体缺氧的一种代偿表现,若呼吸频率持续加快且难以纠正,说明机体缺氧严重,可能已经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甚至衰竭,预示着预后不良。
(二)实验室指标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异常(过高或过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等提示病情严重。白细胞过高往往意味着机体强烈的炎症反应,而白细胞过低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表现;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也反映了机体的炎症状态和免疫反应情况。例如,白细胞计数<4×10/L或>30×10/L的败血症患者预后较差。
2.C-反应蛋白(CRP):CRP水平持续升高且不降提示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预后不良。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时迅速升高,其水平变化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CRP越高,说明炎症反应越剧烈,病情越重。
3.降钙素原(PCT):PCT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且水平越高预后可能越差。PCT在败血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严重败血症患者PCT水平通常显著升高,若PCT持续不降或进一步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三、改善急性败血症预后的措施
(一)早期诊断与治疗
1.早期识别败血症的相关表现,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如血培养等,以便早期明确病原体,合理选用抗生素。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改善预后。例如,一旦血培养提示有细菌生长,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支持治疗
1.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保证机体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通过补液等措施维持合适的液体容量和电解质浓度,对于维持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灌注至关重要。
2.器官功能支持:若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如呼吸功能不全时给予机械通气支持;肾功能不全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等。对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针对性的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新生儿:新生儿败血症需要特别谨慎处理,由于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对新生儿有严重毒性的药物。同时,要加强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黏膜清洁,预防感染扩散,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处理。
2.老年人:老年人败血症预后差,要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积极控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败血症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