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特殊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有QRS波群振幅波峰周期性改变等特点,由先天性、药物、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发,有相应临床表现,通过心电图等诊断,治疗要停用相关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预防要避免诱发因素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
一、定义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特征为QRS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等电位线连续扭转。它常发生于QT间期延长的基础上,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如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组胺药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
二、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形态: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秒,且其振幅和方向每隔3-10个心搏围绕基线扭转一次。
2.频率:心室率一般在200-250次/分钟,心率较快且不规则。
三、病因
1.先天性因素: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是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先天性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异常,QT间期延长,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药物因素
抗心律失常药物:某些Ⅰ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Ⅲ类(如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从而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例如,奎尼丁可阻断心肌细胞钠通道,影响心肌复极过程,使QT间期延长。
其他药物:一些抗组胺药(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等也可能通过延长QT间期而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血钾浓度降低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影响心肌复极,导致QT间期延长,增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腹泻、呕吐或应用利尿剂等情况可能导致低钾血症。
低镁血症:镁离子对维持心肌细胞的电稳定性至关重要,低镁血症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增高,也易引发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四、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可出现心悸、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猝死。由于心室率较快且节律不规则,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上述症状。例如,患者可能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出现突然的心跳加快、头晕,甚至晕倒。
2.体征:听诊时可发现心律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
五、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关键依据,通过心电图可明确QRS波群的形态、频率以及QT间期等特征性改变。
2.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从而明确诊断。
3.电解质及相关检查:需要检查血钾、血镁等电解质水平,以排除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同时还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如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相关基因检测)等,以明确是否存在先天性因素。
六、治疗与预防
1.治疗
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如果考虑是药物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停用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
纠正电解质紊乱:如存在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应及时补充钾盐和镁盐,以纠正电解质紊乱,缩短QT间期。
药物治疗:可使用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高心率,缩短QT间期,终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但异丙肾上腺素的使用需谨慎,尤其是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要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等变化。
起搏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通过起搏来改善心率和心律。
电复律:在患者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如晕厥、休克等)时,应立即进行电复律治疗。
2.预防
避免使用诱发药物: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家族史等,避免使用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对于有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家族史的患者,更要严格避免使用相关诱发药物。
纠正电解质紊乱: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对于存在电解质紊乱风险的人群(如长期腹泻、呕吐、应用利尿剂等),应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预防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对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的管理: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可考虑植入心脏除颤器等进行预防。
七、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儿童
特点:儿童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儿童的电解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例如,儿童腹泻后易出现低钾血症,从而增加发病风险。
应对: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心脏电生理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电解质水平和心电图变化,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进行适当的治疗。
2.女性
特点: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心脏电生理,增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例如,妊娠期间孕妇的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影响心脏的电稳定性。
应对: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应加强心脏监测,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用药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生理状态,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
3.老年人群
特点: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可能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药物性的QT间期延长,从而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应对:老年患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和肝肾功能情况,谨慎选择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监测电解质和心电图,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