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的评估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胸部X线可初步筛查但有局限性,胸部CT尤其是HRCT是重要评估方法;实验室检查中肿瘤标志物可辅助判断,感染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感染因素;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痰细胞学、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不同检查有各自原理、适用情况及年龄性别相关考虑。
一、影像学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1.原理与特点:利用X线穿透胸部,使人体组织在胶片上成像。对于肺结节的初步筛查有一定作用,但存在局限性,因为肺结节较小或被肋骨等结构遮挡时,可能不易被发现,且难以精确判断结节的大小、形态等细节。
2.适用情况:可作为基础的初步筛查手段,尤其对于一些大型医院设备有限或基层医疗单位,但对于发现较小、隐蔽部位的肺结节不够敏感。
3.年龄与性别因素:一般人群均可进行,但对于儿童,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X线检查需谨慎考虑辐射影响,尽量权衡利弊后选择更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女性,若处于妊娠期,应避免X线检查以防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二)胸部CT检查
1.高分辨率CT(HRCT)
原理与优势:HRCT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肺内直径小于1mm的微小结节,准确判断结节的大小、形态(如分叶、毛刺、空泡等)、密度(实性、磨玻璃样等)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研究表明HRCT对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胸部CT,能更精准地评估结节的性质。
适用情况:是目前评估肺结节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发现肺结节、判断其特征以及初步鉴别良恶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几乎所有怀疑有肺结节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胸部HRCT检查。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进行胸部CT检查时,同样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需求,可采用低剂量扫描等优化技术来降低辐射剂量;女性在进行胸部CT检查时,若处于非妊娠期,一般可正常进行,若处于妊娠期则需极度谨慎,只有在明确诊断需求大于辐射风险时才考虑进行,并采取严格的辐射防护措施。
二、实验室检查
(一)肿瘤标志物检测
1.相关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
原理与意义:肿瘤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判断肺结节是否为恶性,但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有限。例如,CEA升高在肺癌患者中相对常见,但在一些良性疾病如肺炎、肺气肿等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NSE对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提示作用;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适用情况:可作为肺结节评估的辅助检查之一,结合影像学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结节性质,但不能仅凭肿瘤标志物结果确诊或排除肺癌。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参考范围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主要是依据其水平变化与肺结节情况的关联来进行分析,对于儿童,肿瘤标志物用于肺结节评估的临床意义相对成人有所不同,需结合儿童的具体病情谨慎解读。
(二)感染相关检查
1.病原体检测:如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肺炎支原体抗体、真菌相关抗体等。
原理与意义:对于考虑肺结节由感染因素引起的情况,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真菌等感染。例如,T-SPOT.TB对结核感染的诊断特异性较高;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帮助判断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结节等。
适用情况:当临床怀疑肺结节与感染相关时,如患者有低热、咳嗽等感染症状,或有结核接触史等情况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感染相关检查。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进行结核相关检查时,需考虑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等特点,PPD试验可能出现假阴性等情况,T-SPOT.TB相对更具优势;女性在进行这些检查时,一般无特殊性别相关的禁忌,但需结合自身的病史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一)痰细胞学检查
1.原理与特点:收集患者痰液,查找其中的癌细胞。但其阳性率相对较低,因为痰液中的癌细胞可能因各种原因未被收集到或受到干扰等。
适用情况:可作为一种无创的辅助检查方法,对于一些怀疑肺癌的患者,可尝试进行痰细胞学检查,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一般不适合进行痰细胞学检查,因为儿童留取合格痰液较为困难;女性留取痰液相对成人来说无特殊性别相关限制,但同样需要患者积极配合留取合格标本。
(二)支气管镜检查
1.硬质支气管镜和纤维支气管镜
原理与优势:纤维支气管镜可以通过支气管进入肺部,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的情况,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较高。硬质支气管镜相对较少使用,主要用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等。
适用情况:适用于怀疑中央型肺癌且影像学发现肺结节位于支气管内或靠近支气管的情况。通过支气管镜可以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明确结节的良恶性。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考虑其气道相对狭窄等特点,操作需更加精细谨慎;女性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一般按照常规操作流程进行,但需注意在月经期间等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调整操作等。
(三)经皮肺穿刺活检
1.原理与情况:在CT等影像学引导下,通过穿刺针获取肺结节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适用于外周型肺结节,对于明确结节的性质有重要意义,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气胸、出血等。
适用情况:对于影像学提示为外周型肺结节,且通过其他非侵入性检查难以明确性质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但需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况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的风险相对较高,一般较少采用;女性在进行该检查时,需注意其生理特点对穿刺操作等的影响,如乳房等部位的位置等,同时要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