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情况不同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可通过胸部CT等发现,成因包括感染、环境、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按大小分微小结节、小结节、大结节,按密度分实性、亚实性(部分实性和纯磨玻璃)肺结节;评估方法有胸部CT、PET-CT、活检等,随访策略因结节良恶性不同而异;不同人群肺结节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如儿童、老年人、不同性别、不同生活方式、有特定病史人群各有不同情况。
成因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肺结核,在肺部形成结核结节,这是一种特殊的肺结节类型,有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会在肺部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结节。
真菌感染:某些真菌如曲霉菌等感染也可能导致肺结节形成,真菌侵入肺部后,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使肺部出现炎性结节样改变。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如雾霾天气中,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如PM2.5等)可被吸入肺部,刺激肺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肺结节形成。有研究显示,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肺结节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职业暴露:一些职业如矿工、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等,由于长期接触粉尘或有害物质,肺部受到损伤,容易出现肺结节。例如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石棉纤维进入肺部后,会引起肺部的慢性炎症和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形成肺结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肺部,导致肺部出现结节样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肺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形成肺结节。
肺结节的分类
按大小分类:
微小结节:直径小于5mm的肺结节,多数微小结节可能是良性病变,但也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其变化。
小结节:直径在5-10mm之间的肺结节,需要根据结节的形态、密度等进一步评估良恶性。
大结节:直径大于10mm的肺结节,相对来说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也不能仅凭大小判断,还需结合其他特征。
按密度分类:
实性肺结节:结节内全部为软组织密度,病变组织填充了肺泡腔等结构,在CT上表现为均匀的高密度影。
亚实性肺结节:又分为部分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是结节内既含有磨玻璃密度又含有实性密度;纯磨玻璃结节则是结节呈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像磨砂玻璃一样,病变组织主要是肺泡壁增厚或少量细胞浸润等情况。
肺结节的评估与随访
评估方法:
胸部CT检查:是发现和评估肺结节的重要手段,通过胸部CT可以清晰地显示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等特征。例如,对于部分实性结节,如果结节内实性成分越多,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越高;纯磨玻璃结节如果长期无变化,良性的可能性大,但如果逐渐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则需要警惕恶性可能。
PET-CT检查:对于怀疑恶性的肺结节,PET-CT可以通过检测结节的代谢活性来判断其良恶性。一般来说,恶性结节的代谢活性较高,PET-CT表现为高代谢。但该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炎症等良性病变也可能出现高代谢情况。
活检: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肺结节,可能需要进行活检,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等。经皮肺穿刺活检是通过穿刺针获取肺部结节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结节的性质;支气管镜活检则适用于靠近气道的肺结节。
随访策略:
对于良性可能性大的肺结节,如感染引起的炎性结节等,一般建议定期随访胸部CT。例如,对于结核引起的结节,如果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结节稳定,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随访间隔;对于一些良性的微小结节,如果首次CT检查无明显异常,可在3-6个月后复查CT,若结节无变化,可适当延长随访时间至1年、2年等。
对于恶性可能性较高的肺结节,需要密切随访,可能需要更短的随访间隔,如1-3个月复查胸部CT等,以便及时发现结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不同人群肺结节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肺结节相对较少见,儿童肺结节多考虑感染性因素,如结核杆菌感染等。儿童在随访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进行胸部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但为了明确结节性质,必要的检查还是要进行。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和成人不同,感染性疾病导致肺结节的情况需要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如结核感染的儿童需要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肺结节的恶性可能性相对较高。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评估肺结节时要综合考虑其全身情况。例如,老年人如果有长期吸烟史,且发现肺结节,更要警惕肺癌的可能。在随访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定期随访时要关注其呼吸功能等情况。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肺结节良恶性的决定性因素,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有一定提示。例如,女性肺结节患者如果同时有长期吸烟史,其患肺癌的风险可能增加。女性在随访过程中要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咳嗽、咯血等症状的变化,同时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检查和随访。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人群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吸烟人群发现肺结节后,首先要建议戒烟,并且要更加密切地随访肺结节,因为吸烟会加重肺部的损伤,影响肺结节的变化情况。
非吸烟人群:非吸烟人群也可能出现肺结节,非吸烟人群的肺结节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非吸烟人群在随访过程中要注意排查其他可能的病因,如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表现等。
病史因素:
有肺癌家族史: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其肺结节恶性的风险相对增加。这类人群在发现肺结节后,要更加积极地进行评估,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检查,如更早进行PET-CT检查或更短间隔的随访胸部CT等。
有肺部基础疾病:如既往有肺炎、肺纤维化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肺结节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肺结节评估的影响。例如,肺纤维化患者出现的结节可能与基础疾病相关,但也不能排除恶性可能,需要综合分析结节的特征以及基础疾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