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是常见男性泌尿系统疾病,病因有生活方式(久坐、不良饮食、缺乏运动)、年龄性别相关(青壮年易发病,女性因素间接影响)、病史相关(既往泌尿系统感染史、前列腺局部损伤史);临床表现有排尿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疼痛症状(盆腔区域及腰骶部疼痛)、其他症状(性功能障碍、精神神经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直肠指检等)、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和物理治疗(温水坐浴、前列腺按摩);预防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定期体检。
一、定义
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指前列腺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但不存在细菌感染的证据。
二、病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尤其是一些职业如司机等,长期久坐使前列腺处于充血状态,增加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大量饮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前列腺产生刺激,引起前列腺充血,可能诱发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例如,经常酗酒的人群,酒精会持续刺激前列腺,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3.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前列腺局部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发生炎症反应,增加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几率。
(二)年龄与性别相关因素
1.青壮年男性:此阶段男性性功能活跃,前列腺分泌功能较旺盛,性活动频繁,在性兴奋时易导致前列腺充血,若不注意卫生等情况,容易引发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
2.其他性别暂未发现有此疾病的典型发病关联,但需注意女性的一些因素可能间接影响男性,如不洁的性生活等可能将一些非感染性因素传播给男性,导致前列腺炎症。
(三)病史相关因素
1.既往泌尿系统感染史:若既往有过泌尿系统感染,虽然此次炎症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但之前的感染可能导致前列腺组织的微环境改变,使得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更容易发生。例如,曾经有过尿道炎的患者,炎症可能蔓延或通过一些途径影响到前列腺。
2.前列腺局部损伤史:如曾经有过前列腺的外伤等情况,会破坏前列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前列腺的防御机制受损,增加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一)排尿症状
1.尿频:患者会出现排尿次数增多的情况,白天排尿次数明显多于正常情况,夜间也可能出现夜尿次数增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
2.尿急: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控制,一旦有尿意就必须立即排尿,否则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
3.尿痛:排尿时尿道有不适感或疼痛感,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表现为轻微的灼热感,有的则较为剧烈。
(二)疼痛症状
1.盆腔区域疼痛:疼痛部位可位于会阴部、下腹部、阴囊、耻骨上区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隐痛、刺痛等,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时轻时重。例如,会阴部可能会有持续的坠胀感,在久坐或长时间骑车后症状可能会加重。
2.腰骶部疼痛:腰骶部也常出现疼痛不适,疼痛可向臀部放射,部分患者会误以为是腰椎疾病,但通过相关检查可鉴别。
(三)其他症状
1.性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这与疾病导致的心理压力以及前列腺局部环境改变影响性功能有关。
2.精神神经症状: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长期的不适症状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导致精神方面的问题。
四、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频率、程度,以及既往的泌尿系统疾病史、生活方式等情况,这对于初步判断是否患有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有重要意义。例如,了解患者是否有长期久坐、酗酒等习惯,以及是否有过泌尿系统感染等病史。
(二)体格检查
1.直肠指检:通过直肠指检可以触摸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结节等情况。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可能会有轻度肿大,质地偏硬,有轻度压痛等表现。
2.其他体格检查:还会进行泌尿系统的相关检查,如检查尿道口有无异常分泌物等,但这些检查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三)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液检查:前列腺液检查是诊断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显微镜观察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卵磷脂小体的含量等。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可能会轻度升高,卵磷脂小体减少,但一般不存在细菌感染的证据。
2.尿液检查:进行尿常规检查,排除泌尿系统其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但有时可能会有轻微的白细胞增多等情况。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前列腺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等其他疾病。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超声检查可能无特异性改变,或者表现为前列腺回声不均匀等。
五、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改善久坐对前列腺的压迫;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饮酒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加运动量,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
心理调节:由于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2.物理治疗:可以采用温水坐浴、前列腺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温水坐浴可以改善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症状;前列腺按摩可以促进前列腺液的排出,减轻前列腺的充血状态,但按摩时需要注意手法和力度,避免过度按摩对前列腺造成损伤。
(二)预防
1.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定时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的摄入。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
3.定期体检:男性尤其是青壮年男性应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包括前列腺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期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