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分为哺乳期和非哺乳期,哺乳期乳腺炎有局部乳房红肿热痛、肿块及全身发热等症状,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局部肿块、脓肿、乳头溢液及相对较轻全身症状;检查方法包括体格检查(乳房触诊、皮肤观察)、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钼靶、MRI)、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PCT);哺乳期女性发病多因哺乳问题,要注意哺乳、乳房护理及观察病情,非哺乳期女性病因复杂,要定期检查和调整生活方式,需综合多种手段判断并依自身情况处理。
一、乳腺炎的症状表现
(一)哺乳期乳腺炎
1.局部症状
乳房红肿热痛:患病乳房部位皮肤温度升高,出现红肿区域,有明显疼痛,疼痛可为搏动性或持续性。例如,初产妇可能在哺乳后感觉乳房某一部位疼痛、红肿,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可能扩大。
肿块形成:可触及乳房内有界限不清的肿块,质地较硬,按压时疼痛加剧。不同患者肿块大小、位置有所差异,有的肿块可在数天内逐渐增大。
2.全身症状
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体温可在38℃-39℃左右,部分患者体温更高。这是因为身体对炎症的反应,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果感染未得到控制,发热可能持续或反复。
(二)非哺乳期乳腺炎
1.局部症状
乳房肿块或脓肿:乳房内可出现肿块,肿块位置不定,有的患者肿块与皮肤粘连,皮肤可能有橘皮样改变(非哺乳期乳腺炎中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能出现此表现)。若形成脓肿,可触及波动感,脓肿位置深浅不一。
乳头溢液:部分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溢液颜色多样,可为淡黄色、血性等。例如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可能有乳头溢液现象,溢液性质和量因病情阶段不同而有所变化。
2.全身症状
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热、乏力等表现,但一般不如哺乳期乳腺炎全身症状明显。不过,病情较重时也可能出现较高体温等全身炎症反应。
二、乳腺炎的检查方法
(一)体格检查
1.乳房触诊:医生通过触诊了解乳房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哺乳期乳腺炎时,触诊可发现肿块边界不清,有压痛;非哺乳期乳腺炎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肿块可能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
2.乳房皮肤观察:查看乳房皮肤有无红肿、橘皮样改变、酒窝征等情况。皮肤红肿是乳腺炎常见的表现之一,橘皮样改变可能提示乳腺组织受侵犯较严重,酒窝征则可能与乳腺悬韧带受牵拉有关。
(二)影像学检查
1.乳腺超声
作用: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房内肿块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对于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可发现乳腺组织增厚、低回声区,有时可见脓腔形成的无回声区;非哺乳期乳腺炎中,超声能帮助判断肿块性质,区分是实性肿块还是囊性肿块等。例如,哺乳期乳腺炎超声下可见乳腺腺体层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有片状低回声区;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可显示乳晕下或乳晕周围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区,边界不清。
优势:无创、可重复性好,能实时观察乳房情况,对哺乳期女性相对更安全,因为避免了X线等辐射对婴儿的潜在影响。
2.乳腺X线摄影(钼靶)
适用情况:适用于非哺乳期女性乳腺炎的检查。可发现乳房内的肿块、钙化等情况。但哺乳期女性一般不首选钼靶检查,因为X线辐射可能对婴儿有一定影响。例如,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乳腺导管扩张症,钼靶可能显示导管扩张等征象。不过,钼靶检查也有一定局限性,对于致密型乳腺组织的显示不如超声清晰。
3.磁共振成像(MRI)
作用:对于鉴别乳腺肿块的性质有一定帮助,尤其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能更清晰地显示乳腺组织的病变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可明确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变是局限于某一区域还是弥漫性分布等,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检查时间较长,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例如,白细胞可升高至(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超过70%。而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常规改变相对不典型,部分患者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2.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乳腺炎炎症活动期,CRP水平会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例如,乳腺炎病情越重,CRP升高越明显。
PCT: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时会升高,对于判断哺乳期乳腺炎是否为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果PCT明显升高,提示可能有较严重的细菌感染,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
三、不同人群乳腺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哺乳期女性
1.特点
多因哺乳姿势不正确、乳头皲裂等原因导致细菌入侵引发感染。例如,婴儿含接乳头姿势不当,可造成乳头损伤,细菌从损伤处侵入乳腺组织。
发病较急,以局部红肿热痛和全身发热等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乳腺脓肿等严重情况。
2.注意事项
哺乳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每次哺乳尽量将乳汁排空,可使用吸奶器辅助排空乳汁,防止乳汁淤积。如果乳头有皲裂,要暂停患侧乳房哺乳,但需将乳汁挤出,保持乳腺导管通畅。
乳房护理:保持乳房清洁,哺乳前后可用温水清洗乳头。避免乳房受到外力撞击等。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乳房症状及体温变化,若出现高热、乳房肿块持续不缓解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二)非哺乳期女性
1.特点
病因相对复杂,可能与乳腺导管扩张、免疫因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能与乳腺导管扩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
局部症状多样,包括肿块、乳头溢液等,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病情可能迁延不愈。
2.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非哺乳期女性也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尤其是有乳头溢液、乳房肿块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可能加重乳腺炎症的食物。
总之,通过观察症状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手段来判断是否患有乳腺炎。不同人群乳腺炎有各自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自身情况注意乳房的护理和健康监测,出现相关异常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