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是肺内直径≤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分实性、部分实性、磨玻璃型,病因有感染、肿瘤、其他因素,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可咳嗽、咯血、胸痛,通过影像学和病理检查诊断,良性结节按病因处理,恶性结节早期手术,性质不明的定期随访观察。
按性质分类
实性肺小结节:结节内部为致密的软组织影,完全掩盖其中的支气管血管束。
部分实性肺小结节:结节内部既包含实性成分又包含磨玻璃样成分。
磨玻璃肺小结节:结节呈现出密度轻度增加,像磨砂玻璃一样的阴影,其内部支气管血管束仍可辨认。
常见病因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肺部后,可能形成炎性结节。例如,有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感染引发的肺部炎症,在炎症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实性或部分实性肺小结节,在儿童中,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导致肺小结节形成,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后炎症反应的特点可能使肺小结节的表现有所不同。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能与肺小结节的形成相关。对于有免疫缺陷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病毒感染更易引发肺部病变形成肺小结节。
真菌感染: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的患者等,易感染曲霉菌等真菌,从而形成肺小结节。
肿瘤因素
良性肿瘤:像错构瘤是比较常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可表现为肺小结节。错构瘤的发生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组织异常分化有关,一般生长较为缓慢,在影像上有其相对特征性的表现。
恶性肿瘤:原发性肺癌是导致肺小结节的重要恶性肿瘤原因,尤其是周围型肺癌早期可表现为肺小结节。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吸烟、接触空气污染(包括室内烹饪油烟、室外工业废气等)、职业暴露(如接触石棉、氡等)等。在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中,患肺癌形成肺小结节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其他因素
肺尘埃沉着症:长期吸入职业性粉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如煤矿工人长期吸入煤尘可导致煤工尘肺,矽肺患者是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粉尘引起,这些疾病都可能在肺部形成小结节样改变。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肺部,出现肺小结节样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肺部受累时就可能形成异常的结节病灶。
临床表现
多数无症状:很多肺小结节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体检进行胸部CT检查时被发现。例如,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通过胸部低剂量CT筛查发现的肺小结节,大部分患者没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不适症状。
有症状者表现
咳嗽:如果肺小结节伴有肺部炎症等情况,可能出现咳嗽症状。部分患者的咳嗽为刺激性干咳,有的则可能伴有少量痰液。对于长期吸烟的人群,出现咳嗽症状的肺小结节患者需要更加警惕肺癌的可能。
咯血:少数肺小结节患者可能出现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如果是肺癌引起的肺小结节,咯血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血管破裂导致。
胸痛:当肺小结节累及胸膜时,患者可能出现胸痛症状,疼痛性质可为隐痛、刺痛等。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对于肺小结节的初步筛查有一定作用,但由于X线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较小的肺小结节可能容易漏诊。例如,直径小于1厘米的肺小结节在胸部X线片上可能难以清晰显示。
胸部CT检查:是诊断肺小结节的重要手段。高分辨率胸部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小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情况等。例如,通过胸部CT可以区分实性肺小结节、部分实性肺小结节和磨玻璃肺小结节,对于部分实性肺小结节,还可以观察实性成分的比例等情况。低剂量胸部CT常用于肺癌的筛查,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职业暴露等人群),可以在较低辐射剂量下发现肺小结节。
病理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留取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查找肿瘤细胞。但该检查的阳性率相对较低,因为痰液中的肿瘤细胞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痰液留取不规范、肿瘤细胞含量少等。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中央型肺小结节,可以通过支气管镜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的病变情况,并取组织活检,但对于周围型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靠近胸壁的周围型肺小结节,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该检查有一定的出血、气胸等并发症风险,在操作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
胸腔镜活检:对于一些通过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肺小结节,可能需要进行胸腔镜活检,胸腔镜可以更直观地观察肺部病变,并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诊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但属于有创操作。
处理原则
良性肺小结节的处理
感染性结节:如果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肺小结节,需要根据具体的细菌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肺小结节,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患者有发热可进行退热等对症处理,大多数病毒感染引起的肺小结节在感染控制后可能会有所吸收或稳定。对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肺小结节,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氟康唑等,但用药过程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良性肿瘤性结节:如错构瘤,如果结节较小且没有明显症状,可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的变化。如果结节较大或有恶变倾向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切除。
恶性肺小结节的处理
肺癌:对于早期肺癌引起的肺小结节,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一般首选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可选择肺叶切除等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例如,对于有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选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靶向治疗相对副作用相对较小,能针对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定期随访观察
对于一些性质不明的肺小结节,需要定期进行胸部CT随访观察。一般根据肺小结节的特征制定随访计划,如对于磨玻璃肺小结节,如果是纯磨玻璃结节且直径小于5毫米,可每年进行一次胸部CT随访;如果是部分实性肺小结节,需要更加密切地随访观察其变化情况。在随访过程中,如果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随访的频率可能有所不同,一般老年人由于肺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女性如果有长期吸烟史或接触二手烟等情况,也需要重视肺小结节的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