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有特定出现时间、程度、进展及伴随症状特点,病理性黄疸与之不同;不同胎龄和日龄新生儿黄疸有相应参考值;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溶血风险的新生儿需注意黄疸相关监测与护理,早产儿易出现重且消退晚的黄疸,低出生体重儿易现病理性黄疸,有溶血风险新生儿要早监测防并发症。
一、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一)出现时间
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消退。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而代谢能力相对不足,导致生理性黄疸在特定时间出现。
2.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黄疸。这是由于一些病理因素导致胆红素产生过多或代谢障碍,使得胆红素在体内积聚的时间提前。例如,新生儿溶血病时,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从而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明显黄疸。
(二)黄疸程度
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257μmol/L(15mg/dl)。其黄疸程度相对较轻,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正常的胆红素代谢过程所致,胆红素生成和代谢处于动态平衡的轻度失调状态。
2.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或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85μmol/L(5mg/dl)。这是因为病理性因素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加剧,胆红素在体内大量积聚,使得黄疸程度明显加重。例如,胆道闭锁时,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
(三)黄疸进展情况
1.生理性黄疸:黄疸进展较为缓慢,每天血清胆红素升高幅度较小。足月儿一般每日上升不超过85μmol/L(5mg/dl),早产儿每日上升不超过85μmol/L(5mg/dl)。这是因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在其自身胆红素代谢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和消退的,进展相对平稳。
2.病理性黄疸:黄疸进展迅速,血清胆红素短期内升高明显。例如,新生儿溶血病时,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急剧生成,黄疸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而且病理性黄疸还可能出现黄疸退而复现的情况,这是因为导致黄疸的病理因素持续存在或再次出现,使得胆红素再次积聚。比如,感染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时,黄疸可能会消退后又再次出现。
(四)伴随症状
1.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除了皮肤、巩膜黄染外,新生儿精神状态正常,吃奶、睡眠等不受明显影响。这是因为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机体的其他系统功能尚未受到明显影响。
2.病理性黄疸:常伴有其他异常症状。例如,新生儿溶血病时,可能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表现;胆道闭锁时,可伴有陶土色大便,这是因为胆道梗阻,胆汁无法进入肠道,导致大便中缺乏胆汁成分而呈现陶土色;感染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可能伴有发热、精神萎靡、拒奶等感染中毒症状。这是由于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涉及多个系统的异常,从而导致相应的伴随症状出现。
二、不同胎龄和日龄新生儿黄疸的参考值
(一)不同胎龄新生儿黄疸参考值
1.胎龄<35周:出生后24小时血清胆红素值应<102.6μmol/L(6mg/dl);出生后48小时应<153.9μmol/L(9mg/dl);出生后72小时应<205.2μmol/L(12mg/dl)。胎龄越小,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越弱,所以不同胎龄的新生儿有不同的黄疸参考值范围,这是因为胎龄影响了新生儿的肝脏发育和胆红素代谢功能。
2.胎龄≥35周:出生后24小时血清胆红素值应<129μmol/L(7.5mg/dl);出生后48小时应<171μmol/L(10mg/dl);出生后72小时应<205.2μmol/L(12mg/dl)。随着胎龄接近足月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逐渐增强,黄疸参考值也相应有所变化。
(二)不同日龄新生儿黄疸参考值
1.生后1天: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02.6μmol/L(6mg/dl),早产儿可能相对高一些,但也应密切监测。因为出生后1天,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刚刚开始,各项功能尚不完善。
2.生后2天: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值多在68.4-136.8μmol/L(4-8mg/dl),早产儿可能在102.6-171μmol/L(6-10mg/dl)。这是因为随着日龄增加,胆红素代谢逐渐有所进展,但不同日龄仍有不同的正常范围。
3.生后3天: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值可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到生后3天,胆红素代谢处于一个特定的阶段,有相应的参考值范围。
三、特殊人群新生儿黄疸的注意事项
(一)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肝脏发育更不成熟,胆红素代谢功能更差,更容易出现黄疸,而且黄疸程度可能更重,消退时间更晚。所以对于早产儿,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一般从出生后就开始监测,因为其生理性黄疸的消退时间可能延迟到3-4周,所以要注意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黄疸出现时间早、程度重、进展快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同时,要注意保暖等护理措施,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良好的保暖有助于维持新生儿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胆红素代谢。
(二)低出生体重儿
低出生体重儿同样存在胆红素代谢不完善的问题,发生黄疸的风险较高,而且发生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更大。需要加强黄疸监测,由于其身体状况相对较弱,对黄疸的耐受能力较差,所以要密切关注血清胆红素值的变化,一旦达到干预标准,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光疗等。同时,要注意喂养,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胆红素代谢。
(三)有溶血风险的新生儿
对于有母婴血型不合等溶血风险的新生儿,从出生后就要密切观察黄疸情况,因为这类新生儿很可能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病理性黄疸。要尽早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一旦发现黄疸出现时间早,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型、抗体检测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溶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光照治疗、换血治疗等,防止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