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情况不一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可由感染、良性病变、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从影像学角度直径≤3cm为肺结节、>3cm为肺肿块。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感染;良性病变有炎性假瘤、错构瘤;肿瘤因素有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通过胸部CT、PET-CT等影像学评估,根据结节特征制定低危、中危、高危结节的处理方案,不同人群如吸烟人群、老年人群、儿童人群发现肺结节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肺结节的定义
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炎症、肿瘤、良性病变等。
(一)从影像学角度看
在胸部CT检查中被发现,表现为直径≤3cm的类圆形高密度影,若直径>3cm则一般称为肺肿块。
二、常见病因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肺部后,可能形成炎性结节,通过抗感染治疗后部分结节可吸收。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相关结节,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约一定比例的结节会缩小或消失,但具体比例因个体差异及治疗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
2.病毒感染:像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导致肺结节形成。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结节,其转归与病毒的类型、患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一般来说,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感染某些病毒后引起的肺结节,在自身免疫清除病毒过程中,部分结节可逐渐吸收,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病情进展。
3.真菌感染:如曲霉菌感染,在免疫抑制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等)中较为常见。曲霉菌感染引起的肺结节,影像学上有其特定表现,诊断需要结合真菌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治疗多需抗真菌药物,但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
(二)良性病变
1.炎性假瘤:是一种由炎症引起的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的瘤样病变。它是由于肺部局部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纤维组织、炎性细胞等增生,形成边界相对清楚的结节。炎性假瘤一般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时发现,部分炎性假瘤可能长期稳定不变,少数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明确诊断。
2.错构瘤:是肺部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由肺内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组合、排列而形成。一般生长极为缓慢,大多数错构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如“爆米花样”钙化等,但确诊需要病理检查。
(三)肿瘤因素
1.原发性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如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和小细胞肺癌等。早期肺癌可能表现为肺结节,随着病情进展,结节会逐渐增大,形态可能发生改变,如出现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征象。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吸烟(吸烟人群患肺癌相关肺结节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石棉、氡等)、遗传因素等。
2.肺转移瘤: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肺部形成的结节。例如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都可能发生肺转移。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一般多个结节常见,大小可不等。患者多有原发肿瘤的病史,通过寻找原发肿瘤病灶并结合肺部结节的表现来诊断。
三、肺结节的评估与处理
(一)影像学评估
1.胸部CT:是发现和评估肺结节的重要手段。通过高分辨率胸部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等特征。例如,直径<5mm的肺结节称为微小结节,5-10mm为小结节。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对判断其良恶性有重要提示作用,如恶性结节常表现为分叶状、边缘有毛刺、胸膜凹陷征等;良性结节多边缘光滑。
2.PET-CT:对于一些难以判断良恶性的肺结节,PET-CT可以通过检测结节的代谢活性来辅助判断。一般来说,恶性结节的代谢活性较高,表现为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取增高,而良性病变代谢活性相对较低,但也有例外情况,如炎性结节也可能出现FDG摄取增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根据特征制定处理方案
1.低危结节处理:对于直径≤6mm且无恶性特征的肺结节,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胸部CT,一般间隔12个月左右复查,观察结节是否有变化。如果结节稳定,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对于年龄较轻、无吸烟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可能随访间隔可以相对宽松一些;而对于有长期吸烟史、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随访需要更加密切关注结节的变化情况。
2.中危结节处理:直径6-8mm的肺结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果结节有部分恶性特征,可能需要3-6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对于有肺癌高危因素(如吸烟史>30包年、有肺癌家族史、职业暴露等)的人群,即使结节处于中危范围,也需要更加积极地随访评估。
3.高危结节处理:直径>8mm且有明显恶性特征(如分叶、毛刺、空泡征等)的肺结节,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活检等明确诊断。活检方式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等。如果确诊为肺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分期、身体状况等)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四、不同人群肺结节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吸烟人群
吸烟是肺结节形成的重要高危因素。吸烟人群中发现肺结节时,需要更加重视,因为吸烟会增加肺癌等恶性病变的发生风险。这类人群除了按照肺结节的评估流程进行相应检查和随访外,必须严格戒烟,戒烟有助于降低肺癌等相关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风险。同时,吸烟人群在随访过程中要更加配合医生,及时提供详细的吸烟史等信息,以便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肺结节的情况。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发现肺结节时,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评估肺结节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和治疗的影响。对于老年肺结节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因为一些治疗肺结节的措施可能会对基础疾病产生影响。例如,手术治疗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手术的可行性,更多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或更温和的治疗方式来监测肺结节的变化。
(三)儿童人群
儿童肺结节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由感染等原因引起。儿童肺结节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检查和处理上需要更加谨慎。例如,在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辐射剂量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辐射较小的检查方式。对于儿童肺结节的评估,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是否有感染病史、接触史等,同时结合儿童的免疫状态等进行综合判断,一般儿童肺结节多考虑感染等良性病变,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可能,需要密切随访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