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多样,包括消化道自身因素(如食管闭锁、反流,胃的幽门肥厚性狭窄、扭转,肠道的肠闭锁或狭窄、胎粪性肠梗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感染因素(消化道及全身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因素(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因素(低血糖、电解质紊乱)以及其他因素(喂养不当、药物副作用、环境因素)。
一、消化道自身因素导致的新生儿呕吐
(一)食管因素
1.食管闭锁:这是较为常见的导致新生儿呕吐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胎儿在发育过程中食管形成异常,出现闭锁情况,患儿出生后即会频繁呕吐,呕吐物常为唾液样物,同时可能伴有呛咳、呼吸困难等表现。其发病与胚胎发育时期的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食管闭锁的发生风险。
2.食管反流:新生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抗反流屏障功能较弱,容易出现食管反流。当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时,就会引起呕吐。尤其是在新生儿平卧时更容易发生,随着月龄增加,部分患儿可逐渐缓解,但也有部分可能持续存在并影响生长发育。
(二)胃因素
1.幽门肥厚性狭窄:多在出生后2-4周出现呕吐,为进行性加重的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汁或奶块,吐后患儿常有强烈的觅食欲望。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幽门肌层肥厚,导致幽门管腔狭窄有关,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在幽门肥厚性狭窄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家族史的新生儿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2.胃扭转: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先天性胃扭转与胃的固定装置发育不良有关,继发性胃扭转可能与腹腔内病变等因素有关。患儿主要表现为呕吐,呕吐物为乳汁,可伴有呼吸急促等表现,腹部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
(三)肠道因素
1.先天性肠闭锁或肠狭窄:是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肠闭锁是肠腔完全阻塞,肠狭窄是肠腔部分阻塞。患儿出生后即出现呕吐,呕吐物常含有胆汁,伴有腹胀、不排便等表现。其发生与胚胎期肠管发育异常有关,是在肠道再canalization过程中出现障碍所致。
2.胎粪性肠梗阻:多发生在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由于肠道内缺乏正常的胎粪,导致肠梗阻。患儿出现呕吐、腹胀、不排胎粪等表现,与胎儿时期肠道内的某些酶缺乏或代谢异常有关,例如胰蛋白酶缺乏等可影响胎粪的正常形成。
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发生在早产儿或有围生期窒息等病史的新生儿,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等。其发病与肠道缺血、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肠道缺血导致肠黏膜损伤,随后细菌入侵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研究表明早产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早产儿肠道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发生肠道缺血和感染。
二、感染因素导致的新生儿呕吐
(一)消化道感染
1.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胃肠道,可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儿,但新生儿也可感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
2.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感染,可引起新生儿肠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出现呕吐,同时可伴有发热、腹泻等表现。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尤其是在喂养过程中卫生条件不佳时更容易感染。
(二)全身性感染
1.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时,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释放毒素,可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包括胃肠道。患儿可出现呕吐、拒奶、精神萎靡等表现,同时可能伴有体温异常(如发热或体温不升)、皮肤黄疸等表现。败血症的发生与新生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例如早产儿皮肤薄嫩,更容易发生皮肤破损而导致细菌入侵。
三、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导致的新生儿呕吐
(一)颅内出血
1.早产儿颅内出血: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较为常见,由于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出血。颅内出血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同时可伴有意识障碍、抽搐、前囟隆起等表现。其发生与早产儿脑血管自身的特点有关,早产儿脑室周围的毛细血管壁薄弱,容易破裂出血。
2.产伤性颅内出血:多发生在难产的新生儿,由于分娩过程中头部受到挤压,导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颅内出血后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呕吐,还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活动障碍等。
(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病原菌可通过血行感染或直接侵入脑膜。炎症刺激脑膜和呕吐中枢,导致新生儿出现呕吐,同时可伴有发热、前囟饱满、抽搐等表现。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细菌更容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且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需要高度警惕。
四、代谢因素导致的新生儿呕吐
(一)低血糖
1.早产儿低血糖:早产儿肝糖原储存不足,出生后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时可刺激自主神经,引起呕吐,同时可伴有多汗、震颤、嗜睡等表现。早产儿出生后如果喂养不及时,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因为早产儿的能量需求相对较高,而自身储存的糖原有限。
2.新生儿糖尿病性低血糖:罕见,但可发生,由于新生儿自身胰岛素分泌异常等原因导致血糖降低,引起呕吐等症状。需要通过检测血糖等相关指标来明确诊断。
(二)电解质紊乱
1.低钠血症:新生儿由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等原因可引起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时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呕吐,同时可伴有精神萎靡、嗜睡等表现。例如在新生儿腹泻时,如果补液不当,容易导致电解质丢失,引起低钠血症。
2.低钾血症:新生儿钾摄入不足、丢失过多等可引起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可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出现呕吐、腹胀等表现,同时可伴有肌无力、心律失常等表现。
五、其他因素导致的新生儿呕吐
(一)喂养不当
1.喂养姿势不正确:如果喂养时新生儿头部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导致奶汁反流引起呕吐。例如喂养时将新生儿平卧位,而且喂奶量过多、过快,更容易发生呕吐。
2.奶嘴不合适:奶嘴孔过大,奶汁流速过快,新生儿来不及吞咽,也会引起呕吐;奶嘴孔过小,新生儿吸吮费力,也可能导致吞咽过多空气,引起呕吐。
(二)药物副作用
1.某些药物:新生儿使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呕吐的副作用,例如使用红霉素等抗生素时,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在新生儿用药时,需要谨慎选择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三)环境因素
1.温度不适:新生儿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如果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胃肠功能,导致呕吐。例如环境温度过低时,新生儿胃肠道血管收缩,消化功能减弱,容易发生呕吐;环境温度过高时,新生儿出汗较多,水分丢失,如果没有及时补充,也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引起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