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影是胸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肺部局限性、类圆形、直径≤3cm的高密度阴影,常见原因有良性和恶性病变。不同人群肺结节影有不同特点,需进一步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评估,良性肺结节影根据情况进行抗感染等治疗或随访观察,恶性肺结节影则根据分期等综合制定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案。
一、肺结节影的定义
肺结节影是在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中发现的肺部局限性、类圆形、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高密度阴影。
二、常见原因
(一)良性病变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肺部感染,在感染治愈后可能遗留肺结节影。研究表明,部分肺炎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胸部CT复查可发现残留的结节样改变,这是因为炎症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等导致局部密度增高形成结节。
病毒感染:像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引发肺部炎症反应,愈合后形成肺结节。例如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在病情恢复阶段,胸部影像学上可出现肺结节影。
真菌感染:常见的有曲霉菌感染,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曲霉菌可在肺部定植生长,引起肺部炎症,进而形成结节。有研究显示,免疫抑制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时,肺部容易出现结节样病灶。
2.非感染性良性病变
肉芽肿性病变:
结核球: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干酪样坏死灶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的结节。结核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可能有钙化等表现。在结核病史患者中较为常见,是结核感染后愈合的一种形式。
炎性肉芽肿:多由于肺部慢性炎症刺激,导致巨噬细胞等聚集形成肉芽肿样改变,从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结节影。例如长期接触粉尘等刺激因素,引起肺部慢性炎症反应,逐步形成炎性肉芽肿。
肺错构瘤:是肺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由肺内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组合、排列形成。一般生长缓慢,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肺肿瘤,多见于女性,病因尚不明确,影像学上表现为肺结节影。
(二)恶性病变
1.原发性肺癌:
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如腺癌、鳞癌等)和小细胞肺癌等。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吸烟患者患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吸烟年限越长、吸烟量越大,风险越高)、空气污染(如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等可损伤肺部细胞,增加肺癌发生风险)、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氡等职业致癌因子)等。肺癌在影像学上的肺结节影可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分叶征等特征,部分结节内部可能有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
2.转移性肺癌:
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肺部形成的结节。例如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都可能发生肺转移,形成肺结节影。肿瘤细胞通过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等途径到达肺部,在肺部定植生长,从而在影像学上呈现结节样改变。
三、不同人群肺结节影的特点及相关考虑
(一)儿童人群
儿童肺结节影相对少见,多与感染因素相关。例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能出现肺结节影,其感染后的恢复情况与儿童自身免疫力密切相关。儿童肺结节影需谨慎排查恶性病变,但相对成人概率较低,若发现儿童肺结节影,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近期有无感染等情况,同时密切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肺部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不能忽视潜在的严重疾病。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肺结节影的原因相对复杂。老年人本身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感染因素影响,同时也要高度警惕恶性病变。例如老年男性长期吸烟史,发现肺结节影时,需重点排查肺癌可能。老年人的基础疾病较多,在评估肺结节影时要综合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因为不同的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对肺结节影的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决策。
(三)女性人群
女性肺结节影的原因中,肺硬化性血管瘤相对多见于女性。此外,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对肺部疾病有一定影响。在排查肺结节影原因时,要考虑到女性特殊的生理情况,例如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发现的肺结节影,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因为一些检查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四)吸烟人群
吸烟人群肺结节影中肺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吸烟史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导致肺部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一系列变化,增加患癌概率。对于吸烟人群发现的肺结节影,医生会更加重视,可能会建议进一步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如PET-CT等,以鉴别结节的良恶性。
四、肺结节影的进一步检查及评估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CT增强扫描:通过注射对比剂,观察肺结节影的强化情况,有助于鉴别结节的良恶性。一般来说,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等特征。例如肺癌结节在增强扫描时,常出现明显强化,且强化程度不均匀。
2.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职业暴露等),低剂量螺旋CT是筛查肺结节影的重要手段。低剂量螺旋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结节的细节,且辐射剂量相对较低。
(二)病理学检查
1.支气管镜检查:对于靠近气道的肺结节影,可以通过支气管镜进行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结节的性质。但对于一些位于外周的肺结节影,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可能较低。
2.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外周型的肺结节影,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但该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气胸等,在操作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3.胸腔镜活检:对于一些通过其他检查手段难以明确性质的肺结节影,胸腔镜活检是一种有效的获取病理组织的方法,能够为明确结节的良恶性提供准确依据。
五、肺结节影的处理原则
(一)良性肺结节影的处理
1.感染性良性肺结节影:如果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的肺结节影,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进行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一般经过规范治疗后,部分感染性结节可缩小或消失。
2.非感染性良性肺结节影:对于肺错构瘤等良性肿瘤样病变,如果结节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每6-12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如果结节较大或有恶变倾向等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
(二)恶性肺结节影的处理
对于原发性肺癌等恶性肺结节影,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例如早期肺癌患者一般首选手术治疗,而晚期肺癌患者可能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转移性肺癌,需要治疗原发肿瘤,并根据肺部转移结节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