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是气体进入胸膜腔致积气状态,可按病因分为自发性(含原发性、继发性)、外伤性、医源性,按病理生理分为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其临床表现有胸痛、呼吸困难等,诊断靠影像学及病史体格检查,治疗有保守和排气(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不同人群气胸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病情变化快,老年人易并发病症,女性需注意特殊情况,有基础疾病者要兼顾基础病治疗。
一、气胸的定义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正常情况下,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潜在腔隙,当各种原因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后,就会引发气胸。
二、气胸的分类
(一)根据病因分类
1.自发性气胸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无基础肺部疾病的健康人,好发于青壮年,尤其是瘦高体型的男性。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肺组织本身的先天性发育缺陷有关,如肺尖部的肺大疱破裂,气体逸入胸膜腔导致气胸。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由各种肺部基础疾病引起,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癌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肺组织破坏,形成肺大疱,进而破裂引发气胸;另外,肺部基础疾病也可能使胸膜出现炎症、粘连等改变,增加气胸发生的风险。例如,COPD患者由于气道阻塞,肺泡内压力增高,容易形成肺大疱,当肺大疱破裂时就会发生气胸。
2.外伤性气胸:多由胸部外伤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胸部被撞击等,外界暴力导致胸壁破损,气体经胸壁伤口进入胸膜腔;或者胸部内脏器损伤(如肺组织、气管、食管等损伤),气体进入胸膜腔引发气胸。
3.医源性气胸: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胸,如胸腔穿刺、肺活检、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过高等。例如,在进行胸腔穿刺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刺破肺组织,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
(二)根据病理生理分类
1.闭合性(单纯性)气胸:胸膜破裂口较小,随肺萎陷而闭合,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抽气后,胸腔内压力下降,且不再复升。
2.开放性(交通性)气胸:胸膜破裂口较大或因有粘连和牵拉,使破口持续开启,气体可自由进出胸膜腔。患侧胸膜腔压力接近大气压,患侧肺明显萎陷,纵隔向健侧移位,影响静脉回流。
3.张力性(高压性)气胸:胸膜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胸廓扩大,胸膜腔内压变小,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升高,压迫活瓣使之关闭,致使胸膜腔内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导致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升高。这种气胸可迅速导致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三、气胸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胸痛:大多数自发性气胸患者起病急骤,突然出现一侧胸痛,疼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可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疼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气体刺激胸膜引起。例如,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多在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等情况下突然出现胸痛。
呼吸困难:其严重程度与气胸的类型、肺萎陷的程度和速度有关。张力性气胸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烦躁不安、发绀、大汗淋漓、呼吸衰竭等。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发生的继发性气胸,由于患者肺功能本身较差,即使气胸量不多,也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呼吸困难。
其他症状:如果气胸是由肺结核引起的继发性气胸,患者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肺结核的相关症状;如果是外伤导致的气胸,可能有外伤史及相应部位的损伤表现。
2.体征
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鼓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例如,闭合性气胸时,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降低;张力性气胸时,除上述体征外,还可出现颈静脉怒张、皮下气肿等表现,皮下气肿可触及捻发感或握雪感。
四、气胸的诊断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气胸的典型X线表现为患侧胸腔内可见无肺纹理的透亮区,肺组织向肺门方向压缩,可见压缩肺组织的边缘呈纤细的线状阴影。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以明确气胸的存在、气胸的程度(如肺压缩的比例)等。例如,肺压缩30%时,在X线片上可清晰看到肺组织的压缩边缘。
胸部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气胸或者X线表现不典型的情况,胸部CT检查更有优势。它可以发现较小的肺大疱、局限性气胸等,还能帮助鉴别气胸与其他肺部疾病,如肺大疱、肺气肿等。
2.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基础肺部疾病、外伤史、医疗操作史等)和典型的体格检查体征,对气胸的初步诊断有重要帮助。例如,有COPD病史的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结合体格检查患侧胸廓饱满、叩诊鼓音等表现,应高度怀疑COPD继发气胸。
五、气胸的治疗
1.保守治疗
适用于少量闭合性气胸,肺萎陷程度小于20%且患者症状较轻的情况。治疗措施主要是卧床休息,吸氧,减少活动,以促进气体吸收。一般来说,气体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例如,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中肺压缩小于20%的年轻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让患者卧床休息,每天给予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症状是否缓解、气胸是否有进展等。
2.排气治疗
胸腔穿刺抽气:适用于小量气胸(肺压缩<20%)、呼吸困难较轻、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操作时选择患侧胸部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为穿刺点,用注射器抽取气体,缓解患者症状。
胸腔闭式引流:适用于不稳定型气胸,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程度较重、交通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等情况。通过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排出,促使肺复张。例如,张力性气胸患者需紧急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以迅速降低胸腔内压力,挽救患者生命。
六、不同人群气胸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气胸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儿童气胸多由先天性肺发育异常、肺部感染等引起。在护理方面,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因为儿童对气胸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耐受性较差。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哭闹等增加胸腔内压力的行为。
(二)老年人
老年人气胸多与慢性肺部疾病(如COPD、肺癌等)有关。老年人肺功能本身较差,发生气胸后,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容易合并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心、肝、肾功能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护理上,要注意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度的呼吸功能锻炼,但要避免过度用力。
(三)女性
女性气胸的发生原因与男性类似,但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如月经期女性发生气胸的机制可能与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胸膜状态改变有关,但目前相关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女性气胸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心理调节,因为疾病可能会对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康复。
(四)有基础疾病人群
如COPD患者发生气胸时,由于其肺功能基础差,气胸后病情往往较重,治疗上需要更加积极。在治疗过程中,要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COPD的气道炎症、改善通气功能等。并且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