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体检包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涵盖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囟门、皮肤、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肛门及外生殖器等方面;神经系统检查涉及肌张力和原始反射;实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血型、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筛查、遗传代谢病筛查等,各项检查有其特定意义和影响因素,且新生儿体检需在合适阶段于正规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并注意保暖等。
一、体格检查
1.体重:
意义:反映新生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体重可以了解新生儿生长发育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正常足月儿出生后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丢失及胎粪排出,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幅度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之后逐渐回升,通常在出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影响因素:与新生儿的喂养情况密切相关,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重增长速度通常相对稳定且符合正常规律,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体重增长情况会因奶粉的种类及喂养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身高(身长):
意义:也是评估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指标之一,反映了新生儿骨骼的生长情况。正常足月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长约为50cm,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较快,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11-13cm。
影响因素: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受到胎儿期在宫内的营养状况等影响。
3.头围:
意义:用于评估新生儿头颅的发育情况,头围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新生儿出生时头围平均约33-34cm,头围过大可能提示存在脑积水等异常情况,头围过小可能与脑发育不良等有关。
影响因素:受遗传因素影响,同时胎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也会对头围大小产生作用。
4.胸围:
意义: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新生儿出生时胸围平均约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
影响因素:与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和胸廓发育情况有关,营养良好的新生儿胸围增长相对正常。
5.囟门:
意义:前囟出生时约1.0-2.0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1.5岁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于生后6-8周闭合。通过观察囟门的大小、张力等情况可以了解颅内压等情况,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前囟凹陷可能见于脱水等情况。
影响因素:新生儿的颅内情况、脱水或水肿等状况会影响囟门的表现。
6.皮肤:
意义:检查皮肤的颜色、质地等,了解有无黄疸、皮疹、出血点等。正常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若出现黄疸则皮肤、巩膜会发黄,提示可能存在胆红素代谢异常;若有皮疹可能与过敏、感染等有关。
影响因素: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功能、接触的外界环境等都会影响皮肤状况。
7.头部:检查头颅外形有无畸形,眼睛外观、视力初步筛查(通过视动性眼球震颤等方法初步判断),耳朵外形、听力初步筛查(可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中的听力部分初步评估),口腔检查有无唇裂、腭裂等。唇裂、腭裂会影响新生儿的吸吮和吞咽功能,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影响因素:胎儿期的发育情况、孕期的一些因素(如感染、药物等)可能导致头部、五官出现异常。
8.颈部:检查颈部有无包块、斜颈等情况。斜颈可能影响新生儿的头颈部姿势和发育。
影响因素:胎儿在宫内的姿势、分娩过程等可能导致颈部出现异常。
9.胸部:检查胸廓形态,有无胸廓畸形,听诊心肺,了解呼吸音是否正常,心率是否在正常范围(新生儿心率通常在120-160次/分钟)。心肺的异常可能提示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影响因素:先天性发育异常、宫内感染等可能导致胸部及心肺出现问题。
10.腹部:检查腹部外形,有无腹胀、脐部情况(有无脐疝、脐部感染等),肝脏、脾脏触诊初步了解大小等。脐部感染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影响因素:胎儿期的腹部发育情况、出生后的喂养和护理等会影响腹部状况。
11.四肢:检查四肢的外形、活动情况,有无多指(趾)、并指(趾)、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预后较好。
影响因素:胎儿在宫内的肢体发育情况、分娩时的机械因素等可能导致四肢出现异常。
12.肛门及外生殖器:检查肛门有无闭锁等畸形,外生殖器的外形是否正常,女婴检查有无阴唇粘连等情况。肛门闭锁等畸形会影响新生儿的排便功能,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影响因素:胎儿期的发育异常可能导致肛门及外生殖器出现畸形。
二、神经系统检查
1.肌张力:
意义:评估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正常新生儿肌张力适中,若肌张力增高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肌张力减低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肌肉病变等有关。
影响因素: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成熟度、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等情况会影响肌张力。
2.原始反射:
觅食反射:用手指轻触新生儿口角周围,新生儿会转头向刺激侧,张口作觅食动作。正常情况下该反射在4-7个月消失。
吸吮反射:将乳头或手指放入新生儿口中,会出现吸吮动作。该反射在4-7个月消失。
握持反射:将手指放入新生儿手掌中,新生儿会紧握手指。正常情况下该反射在3-4个月消失。
拥抱反射:新生儿仰卧位,突然受到声音等刺激时,会出现双臂外展,继而屈曲内收拥抱躯干的动作。该反射在3-6个月消失。原始反射的存在和消失情况是评估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
影响因素: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是影响原始反射的主要因素,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可能导致原始反射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意义:了解新生儿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情况。血红蛋白可反映有无贫血,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水平会逐渐变化,正常足月儿出生时血红蛋白约为170g/L,生后2-3个月时血红蛋白值最低,约110g/L;白细胞计数在生后第一天可达(15-20)×10/L,3-4天后逐渐下降至(10-12)×10/L;血小板计数与成人相似,约为(150-250)×10/L。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发现感染、贫血等问题。
影响因素:新生儿的造血功能、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会影响血常规指标。
2.血型:
意义:明确新生儿的血型,对于有溶血风险的情况(如母婴血型不合)有重要意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影响因素:由父母的血型遗传决定。
3.肝功能:
意义:检测胆红素水平等,了解有无黄疸及黄疸的严重程度。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可以帮助判断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不超过2周。若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影响因素: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功能、肝脏的发育和功能等会影响肝功能指标。
4.甲状腺功能筛查:
意义:早期发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该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新生儿智力低下等严重后果。通过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进行筛查,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采集足跟血进行检测。
影响因素:新生儿的甲状腺发育情况等会影响甲状腺功能筛查结果。
5.遗传代谢病筛查:
意义:通过检测一些代谢相关的指标,早期发现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若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采集足跟血进行筛查。
影响因素:新生儿的遗传基因等情况会影响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
温馨提示:新生儿体检应在新生儿出生后的不同阶段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在体检过程中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刺激和伤害。同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体检,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新生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