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后,经8-10天潜伏期可再次传播给人类,被感染的蚊可终生保持传播能力。
普通登革热起病急骤,突发高热(39-40℃),伴剧烈头痛、眼球后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部分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皮疹(多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病程持续5-7天。重症登革热包括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的患者。表现为严重出血(如鼻出血、消化道出血)、休克(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季节高发。我国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高发于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