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病毒进入人体后,通常引发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甚至更高,持续3-5天,同时伴有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疼痛,患者常形容这些疼痛如“断骨”般难以忍受。部分患者会在发热后2-5天出现皮疹,形态多样,可能从四肢蔓延至全身,伴有瘙痒感。病情严重时,病毒会破坏凝血系统,导致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甚至消化道出血、血尿等。此外,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表现。
登革热高发于夏秋季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预防关键在于防蚊灭蚊,如清理积水容器、使用蚊帐和驱蚊剂等。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