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时,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而被感染。此外,分娩后母婴间的密切接触,如母乳喂养等也存在感染风险。
2.血液传播
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会直接导致受血者感染乙肝病毒。例如,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血制品筛查不严格的地区或时期,曾有因输入污染血制品而引发乙肝大规模传播的情况。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内镜等,可使乙肝病毒通过医疗器械破损处进入人体从而造成感染。
3.性传播
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时,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过程中的黏膜(如生殖道黏膜、口腔黏膜等)进行传播。在性活跃人群中,若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等),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