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传染源为,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一.传染源
1.丙肝患者
急性期患者因病毒载量高,传染性更强;慢性感染者虽症状隐匿,但仍可持续排毒。
2.HCV携带者
无症状携带者体内病毒持续复制,虽无明显临床表现,但血液、精液等体液中仍存在传染性病毒颗粒,可能通过输血、性接触等途径传播。此外,长期接触感染者血液的医护人员、血液透析工作者、静脉吸毒者等,可能因职业暴露或共用针具成为隐性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这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手术器械等,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此外,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若一方有伤口出血,也存在感染风险。
2.性接触传播
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病毒可能通过生殖道黏膜破损处传播。
3.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