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周早产儿的成活率受医疗资源、胎儿自身基础条件及并发症控制情况影响,整体低于28周早产儿,且不同医疗环境下差异显著。
在我国一线城市三甲医院或配备顶级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团队的医疗机构,凭借高频震荡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先进设备,以及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的精细化管理,26周早产儿成活率可达到60%-75%。这类机构能通过精准的体温控制、静脉营养支持和感染防控,为早产儿构建稳定的生存环境。
而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基层医院,因缺乏高端生命支持设备,且医护团队应对极早早产儿并发症的经验相对不足,26周早产儿成活率可能仅为30%-50%,主要难点在于难以有效解决早产儿肺部发育极不成熟、循环系统不稳定等核心问题。
此外,早产儿自身因素影响明显,出生体重超过800克、无严重先天畸形(如严重心脏结构异常)、出生后无重度窒息的26周早产儿,存活概率更高;若伴随严重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成活率会进一步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