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1.血液传播
丙肝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传播。例如,输入含有丙肝病毒的血液、血浆、凝血因子等血制品,曾是输血后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此外,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等侵入性医疗器械,也会导致病毒传播。在一些医疗资源匮乏、医疗器械消毒不规范的地区,此类感染风险较高。对于有输血史、接受过器官移植、长期血液透析的人群,属于血液传播风险较高的特殊人群,需格外关注丙肝筛查。
2.母婴传播
感染丙肝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研究显示,母亲丙肝病毒RNA阳性时,母婴传播的发生率约为5%-10%;若母亲同时合并HIV感染或高病毒载量,则母婴传播风险会升高。产后母乳喂养是否会导致丙肝传播目前证据尚不充分,但一般认为,若母亲乳头破损出血,可能增加婴儿感染风险,需综合评估后谨慎对待。
3.性传播
与丙肝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和异性性接触,存在丙肝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传播的风险与性伴侣的数量、是否同时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等)有关。当性伴侣中一方感染丙肝病毒时,另一方感染风险会增加,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或不使用安全套的人群,需注意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