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尿失禁的原因是生理结构改变、激素影响、体重增加等原因导致,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生理结构改变
怀孕后,随着胎儿的生长,子宫逐渐增大,会对膀胱产生压迫,使膀胱的容量减小,储存尿液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孕妇容易出现尿失禁。此外,骨盆底肌肉和韧带在孕期会受到激素的影响而变得松弛,对尿道的支撑作用减弱,也增加了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对于轻度的尿失禁,非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除了上述的盆底肌锻炼外,还可以使用卫生护垫来吸收尿液,保持会阴部的干燥和清洁。此外,生物反馈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孕妇更好地感知和控制盆底肌肉的收缩。
2.激素影响
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尤其是松弛素的分泌增加,它不仅会使骨盆关节松弛,也会影响尿道周围的肌肉和组织,导致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下降,无法有效地控制尿液的排出。虽然激素变化是自然的,但医生可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尿失禁症状会随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而得到缓解。
3.体重增加
孕妇在孕期体重会逐渐增加,额外的体重会对腹部和盆底造成更大的压力,使得膀胱和尿道受到的压力也相应增加,进一步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引发尿失禁。孕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肉,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与医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