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20年了可以采取定期复查、对症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处理。

1.定期复查
每6-12个月进行膀胱镜检查、尿常规及泌尿系B超检查,观察膀胱黏膜病变情况,监测是否出现黏膜增生、癌变倾向等异常。长期患病者需坚持规律复查,避免因忽视监测导致病情进展而延误治疗。
2.对症药物
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药物缓解,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米拉贝隆。这类药物能抑制膀胱过度活动,减轻排尿不适,需按医嘱使用,避免长期服用引发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
3.膀胱灌注治疗
若膀胱黏膜存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常用药物有吡柔比星、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灌注治疗需按疗程进行,能抑制病变进展,降低癌变风险,治疗期间需注意局部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
4.手术治疗
若复查发现病变范围扩大、出现明显增生或疑似癌变,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方式需根据病变程度判断,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病情复发。
5.生活方式调整
日常避免憋尿,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通过尿液冲刷膀胱减少刺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精,减少对膀胱黏膜的刺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尿路感染,避免加重膀胱炎症状。
若出现血尿、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加重,或复查发现病变异常进展,应立即就医,进一步检查评估病情,避免延误癌变等严重情况的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