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公共场所防控、医疗机构防控等。
1.个人防护
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地方,以及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佩戴口罩前要洗手,确保口罩覆盖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不方便洗手时,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或打喷嚏后、饭前便后等情况下,要及时洗手。
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聚集,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如果没有纸巾,可用手肘内侧遮挡。用过的纸巾要及时丢弃,并洗手。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2.公共场所防控
对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电梯、扶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等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消毒。
对进入公共场所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等,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应及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合理控制公共场所的人员密度,避免人员过度聚集。通过设置限流措施、预约制度等方式,确保人员安全。
3.医疗机构防控
对所有就诊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流行病学史询问等,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
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医护人员严格按照防护标准穿戴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循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