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与气管炎有定义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区别,气管炎反复发作等可诱发支气管扩张,两者致病机制不同,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发病风险,有气管炎病史人群需预防其发展为支气管扩张。
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由病毒、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等引起,炎症主要局限在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层,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炎症可消退,组织结构多能恢复正常。例如普通的病毒性气管炎,经过休息、对症处理等,数周内可痊愈。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其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支气管壁的结构遭到破坏,呈现出持久的扩张状态,常伴有支气管黏膜的炎症、溃疡等改变。
临床表现
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起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可转为黏液脓性痰,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低热、乏力等,咳嗽咳痰等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数周内可缓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类似,儿童患气管炎可能因咳嗽反射较弱,咳痰不明显,但咳嗽可能较为频繁。
支气管扩张的典型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咳嗽多为慢性、间歇性,晨起及夜间卧床时咳嗽较多,痰量与体位改变有关,如晨起或入夜卧床时咳嗽痰量增多,痰液多呈脓性,收集痰液于玻璃瓶中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混浊黏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反复咯血可表现为少量咯血至大量咯血不等,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因支气管扩张部位的支气管动脉曲张破裂所致。不同年龄人群支气管扩张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上述典型症状较为突出。
影像学表现
气管炎在胸部X线检查时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胸部CT检查可能也无特征性改变,或仅有气管、支气管黏膜增厚等非特异性表现。
支气管扩张的胸部X线检查可见支气管扩张部位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有时可见卷发状阴影;胸部高分辨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明确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形态,表现为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呈柱状、囊状或混合状扩张。
两者的关联与不同机制
关联
气管炎若反复发作或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诱发支气管扩张。例如长期反复的细菌感染引起的气管炎,炎症反复刺激支气管壁,导致支气管壁的结构破坏,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儿童时期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气管炎、肺炎等,是导致儿童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儿童的支气管相对较细,气道防御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反复感染更容易破坏支气管结构。
不同机制
气管炎主要是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或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致病因素去除或经过治疗后,炎症可消退,组织修复较好。而支气管扩张是在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支气管壁的结构遭到破坏,包括感染引起的炎症损伤、免疫因素、先天性因素等。例如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的患者,本身存在支气管壁结构的缺陷,再加上后天的感染等因素,更容易发生支气管扩张。女性和男性在患病风险上可能因生理结构等略有不同,但主要还是由致病因素和个体的易感性决定,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粉尘等环境因素会增加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的发病风险,尤其是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降低气道的防御功能,使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的发病几率升高。对于有气管炎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或气道防御功能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气管炎反复发作发展为支气管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