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筛查对象包括年龄≥40岁人群、高血压病史者、高血脂人群、糖尿病患者、有不良生活方式或家族史者,筛查内容有一般情况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MRI),筛查方法中实验室检查遵规范且依年龄调参考值,影像学检查依情况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需关注检查耐受性等,糖尿病患留意血糖波动及血管病变,儿童青少年对特殊病史针对性筛查且选低辐射影像学方式,女性特殊时期考量检查对母婴影响优先选低风险检查方法。
一、脑卒中筛查对象
1.年龄≥40岁人群,50-75岁为高发年龄段,不同年龄段风险因素累积程度有别,需针对性开展筛查;2.高血压病史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提升脑卒中风险,需定期筛查以评估血管状况;3.高血脂人群,血脂异常可损伤血管内皮,推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4.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易引发血管病变,增加脑卒中发生几率;5.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者,吸烟损伤血管内皮,酗酒致血压波动等,均需纳入筛查范围;6.有脑卒中家族史者,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类人群应加强筛查。
二、脑卒中筛查内容
1.一般情况询问:详尽了解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家族脑卒中病史等,性别方面男性与女性在部分风险因素上存在差异,如女性绝经后风险上升;2.体格检查:测量血压,血压过高或过低均可能与脑卒中相关;检测心率,异常心率可能提示心脏相关脑卒中危险因素;计算体重指数(BMI),BMI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等相关,是脑卒中风险因素;3.实验室检查:血脂检测,涵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水平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血糖检测,了解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估糖尿病相关脑卒中风险;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异常凝血功能可能增加脑卒中发生时的出血风险等;4.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快速筛查脑出血等急性病变;头颅MRI能更清晰呈现脑血管及脑组织情况,有助于发现缺血性病灶等,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人群尤为关键。
三、脑卒中筛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通过采集静脉血等方式进行,严格遵循实验室操作规范,保障检测结果准确,不同年龄人群血液指标正常范围有差异,需依据年龄调整参考值;2.影像学检查中头颅CT操作相对简便,可快速获取图像,但对早期缺血性病变显示可能逊于MRI;头颅MRI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软组织分辨力高,但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等特定医疗装置的人群可能不适用,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四、特殊人群脑卒中筛查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留意检查过程中的耐受性,如MRI检查时噪声可能令部分老年人不适,可提前做好心理安抚;实验室检查时需关注采血后的恢复情况,避免因采血过多致低血糖等不适;2.糖尿病患者:筛查时需留意血糖波动,检查前需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因血糖过高或过低影响检查过程及结果判断,同时需关注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对血管的影响,在筛查中重点评估血管病变情况;3.儿童及青少年:虽儿童及青少年脑卒中相对少见,但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特殊病史者需开展针对性筛查,筛查方法需考虑儿童特点,如影像学检查要选择对儿童辐射剂量较低的方式等;4.女性特殊时期:孕期或哺乳期女性进行脑卒中筛查时,需考量检查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如影像学检查需权衡辐射或造影剂等对母婴的风险,一般优先选取对母婴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