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盆底腹膜疝有多种症状,包括腹痛(多为腹部隐痛或胀痛,部位不固定,嵌顿时剧烈)、腹胀(肠管梗阻致气体粪便积聚,不同人群表现有别)、恶心呕吐(肠管梗阻刺激感受器,不同年龄反应不同,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呕吐胆汁样物甚至粪样物)、排便排气障碍(肠管梗阻致排出受阻,不同生活方式患者表现有差异)、腹部包块(疝内容物多且突出明显时可触及,不同人群触及情况不同,质地因内容物而异,嵌顿时固定有压痛)。
一、腹痛
发生机制:盆底腹膜疝形成后,腹腔内肠管等组织可能在疝环处受到卡压或牵拉,刺激神经引起腹痛。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反应相对迟钝,腹痛程度可能不如年轻患者明显,但也可能掩盖病情的进展;女性患者若同时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可能会干扰对腹痛来源的判断;有长期便秘等生活方式问题的患者,本身肠道功能就易紊乱,发生盆底腹膜疝后腹痛可能更易被忽视;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再次出现腹痛时需警惕术后并发症包括盆底腹膜疝的可能。
具体表现:多为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在下腹部或盆腔区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加剧的疼痛,当肠管嵌顿较严重时,疼痛会较为剧烈。
二、腹胀
发生机制:盆底腹膜疝导致肠管梗阻,内容物通过障碍,气体和粪便积聚在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引起腹胀。不同人群腹胀表现不同,老年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本身较弱,腹胀可能更易发生且程度可能较重;女性患者若同时存在盆腔器官的其他问题,腹胀可能与盆底腹膜疝相互影响;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肠道功能受影响,腹胀可能更明显;有肠道基础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等的患者,发生盆底腹膜疝后腹胀可能加重原有的肠道功能紊乱状态。
具体表现:患者自觉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可伴有肠鸣音亢进或减弱。严重时腹胀明显,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进食。
三、恶心、呕吐
发生机制:由于肠管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刺激胃肠道感受器,引起恶心、呕吐反射。不同年龄患者的反应不同,儿童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可能较快且较频繁,因为儿童的胃肠道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储备功能下降,恶心、呕吐后更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女性患者在妊娠相关因素可排除的情况下,出现恶心、呕吐要考虑盆底腹膜疝的可能;有晕车等既往病史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需鉴别是原发病还是盆底腹膜疝引起。
具体表现:早期可能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呕吐胆汁样物甚至粪样物,提示肠管梗阻较严重。
四、排便排气障碍
发生机制:盆底腹膜疝导致肠管梗阻,粪便和气体排出受阻。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本身肠道蠕动就相对缓慢,发生盆底腹膜疝后排便排气障碍会更突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肠道蠕动,加重排便排气障碍的程度。
具体表现:患者出现便秘,无排气或排气减少。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停止排便排气;部分性肠梗阻时,仍可有少量排气排便,但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变细等。
五、腹部包块
发生机制:当疝内容物较多且突出明显时,可在腹部触及包块。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触及包块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腹部较柔软,触及包块相对困难;女性患者若盆腔内有其他组织影响,触及包块时需仔细鉴别;有肥胖的患者,腹部脂肪厚,触及包块可能较困难,需更仔细地触诊。
具体表现:包块位置多在下腹部或盆腔区域,质地因疝内容物不同而异,若为肠管则质地较软,伴有一定的活动度,但当肠管嵌顿时,包块固定且有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