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痣存在多种风险,包括感染风险,非无菌环境等易致感染,免疫力低者更甚;瘢痕形成风险,有增生性瘢痕(皮肤损伤达真皮深层及以下易形成,青少年尤其瘢痕体质者易发生)和瘢痕疙瘩(瘢痕疙瘩体质者易形成,具特殊生长特点);色素沉着或减退风险,术后护理不当等致色素沉着,去痣方法不当等致色素减退,特定人群风险更高;影响美观风险,去痣失败会影响美观并给人心理带来压力;还有神经损伤风险,有创去痣操作不当可能损伤神经,儿童神经发育不完善风险相对更高。
一、感染风险
去痣若操作环境不达标或操作过程不规范,易引发感染。例如在非无菌环境下进行激光去痣等操作,细菌等病原体可能侵入创口,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严重时可能形成脓肿,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感染风险会更高,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创口愈合会更缓慢,感染可能更难控制。
二、瘢痕形成
1.增生性瘢痕
当皮肤损伤深度达到真皮深层及以下时,就有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比如采用化学腐蚀法去痣,如果腐蚀深度掌握不好,损伤了较多真皮组织,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就会形成高出皮肤表面、色红质硬的增生性瘢痕。对于青少年人群,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皮肤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是瘢痕体质的青少年,发生增生性瘢痕的几率会大幅增加,因为瘢痕体质者的成纤维细胞活性异常,容易过度增殖形成瘢痕。
2.瘢痕疙瘩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瘢痕,具有持续性生长、超出原损伤部位、向周围正常皮肤浸润生长的特点。如果是瘢痕疙瘩体质的人去痣,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去痣,都很容易形成瘢痕疙瘩。这类人群的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其皮肤在受到损伤后,会启动异常的瘢痕修复程序,导致瘢痕不断增大。
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1.色素沉着
激光去痣等操作后,若术后护理不当,如过早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会刺激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使其合成更多黑色素,导致局部出现色素沉着。对于肤色较深的人群,本身黑色素细胞活性较强,发生色素沉着的风险相对更高。而且,不同的去痣方法导致色素沉着的几率也有所不同,例如电灼去痣相对激光去痣可能更容易引起色素沉着。
2.色素减退
某些去痣方法可能会破坏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导致局部色素减退。比如冷冻去痣,如果冷冻的深度和范围控制不当,可能会过度破坏黑色素细胞,使痣去除部位的皮肤颜色变浅,出现色素减退的情况。对于患有白癜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本身就存在色素代谢异常的问题,去痣后发生色素减退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因为其皮肤的色素调节机制已经处于紊乱状态。
四、影响美观
如果去痣操作失败,如痣没有完全去除干净,或者形成了不理想的瘢痕、色素异常等情况,都会影响皮肤的美观。对于注重外貌形象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去痣后出现影响美观的情况会给其心理带来较大压力,可能导致自信心下降等心理问题。例如一些爱美的年轻女性,经过去痣后却出现了明显的瘢痕或色素沉着,会对其日常生活和社交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神经损伤风险
一些有创的去痣方法,如手术切除去痣,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周围的神经。例如在面部进行去痣手术时,若解剖结构不熟悉,误伤到面部的感觉神经,可能会导致相应区域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面部神经等组织发育尚不完善,神经损伤的风险相对成人更高,而且儿童的恢复能力虽然相对较强,但神经损伤后的恢复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并且可能会对儿童的面部感觉功能等产生长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