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可通过症状表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及其他症状)、体征检查(外阴及阴道检查)、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酸碱度检查、病原学培养)来判断,不同人群(育龄女性、幼女、绝经后女性)有不同特点,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准确判断并及时就医治疗。
一、症状表现
(一)阴道分泌物异常
不同类型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特点有所不同。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常增多,呈灰白色,质地均匀,有鱼腥臭味,尤其在性交后臭味加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多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典型表现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二)外阴瘙痒
多数阴道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较为轻微,有的则十分严重,严重时患者会坐立不安,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引起的瘙痒往往更为剧烈,常伴有外阴部灼热感;滴虫性阴道炎的瘙痒程度相对可能有差异,但也较为明显。
(三)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灼热感、疼痛,性交痛等。如果同时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二、体征检查
(一)外阴检查
观察外阴有无红肿、充血、抓痕、皲裂等情况。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外阴常伴有明显红肿,可能有红斑;滴虫性阴道炎或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外阴表现可能相对多样,需具体判断。
(二)阴道检查
通过阴道窥器检查阴道黏膜情况。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黏膜可能无明显充血等炎症表现,但分泌物有特征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黏膜可见充血,表面有白色膜状物附着,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阴道后穹窿有多量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
三、实验室检查
(一)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
1.滴虫检查:取阴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加少量温生理盐水,混匀后在显微镜下检查,若能发现活动的滴虫,则可确诊滴虫性阴道炎。
2.假丝酵母菌检查:取阴道分泌物加10%氢氧化钾溶液,镜下可见芽孢和假菌丝,即可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二)阴道分泌物酸碱度检查
不同类型阴道炎阴道分泌物酸碱度有所不同。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多在5.0-6.5之间;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常大于4.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pH值多正常,一般在4.0-4.7之间。
(三)病原学培养
对于一些不典型或复杂的阴道炎情况,可进行病原学培养,如细菌培养等,以明确病原体,指导治疗。例如,对于反复发生的细菌性阴道炎,通过培养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病原菌种类,选择针对性药物。
四、不同人群特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是阴道炎的高发人群,性生活不卫生、多个性伴侣等因素都可能增加阴道炎的发病风险。此外,育龄女性月经周期变化、使用卫生用品等情况也与阴道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比如经期使用透气性差的卫生巾,局部潮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滋生。
(二)幼女
幼女雌激素水平低,阴道黏膜薄,局部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卫生习惯不良,如不注意外阴清洁等,容易引发阴道炎。家长要注意幼女外阴的清洁护理,保持外阴干燥,勤换内裤。
(三)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萎缩,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等,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有小出血点等。
通过综合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阴道炎。一旦怀疑患有阴道炎,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