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血管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中头颅CT可初步筛查脑血管病,头颅MRI对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高;血管检查里脑血管造影是“金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等可筛查血流动力学等情况,CTA和MRA为无创性血管检查;实验室检查的血液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生化检查等可了解患者感染、凝血、代谢等状况,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是脑血管病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能快速发现脑出血病灶,表现为高密度影,对于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敏感性高,一般在发病后即可进行检查,可明确出血的部位、范围等情况,尤其适用于病情较急、不能配合复杂检查的患者,但对于早期脑梗死,发病24小时内可能显示正常,24小时后可出现低密度梗死灶。不同年龄患者因生理结构等差异,CT检查的操作及结果解读需谨慎,儿童进行CT检查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
2.头颅MRI: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发病数小时内即可发现脑梗死病灶,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能清晰显示脑梗死的部位、范围及有无出血等情况,尤其是对后颅窝梗死的诊断优于CT,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患者需配合度高,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禁忌进行MRI检查。不同年龄人群的MRI检查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参数等,以获取准确结果。
二、血管检查
1.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可直接显示脑血管的形态、有无狭窄、闭塞、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情况,但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血管痉挛、对比剂过敏等。对于怀疑有脑血管狭窄、动脉瘤等病变的患者,尤其是考虑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进行该检查,不同年龄患者进行DSA检查的风险评估及准备工作不同,儿童进行该检查需在专业儿科医疗团队监护下进行。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用于评估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筛查脑血管狭窄、痉挛等,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可用于脑血管病的筛查及病情监测,但准确性相对DSA稍差,不同年龄人群的TCD检查参数等有所差异,儿童进行TCD检查需选择合适的探头及操作方法。
3.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A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行CT扫描,重建脑血管图像;MRA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脑血管,两者均为无创性血管检查方法,可了解脑血管的形态及有无狭窄、动脉瘤等病变,但对于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性略逊于DSA,MRA对流动缓慢的血流敏感,CTA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患者的CTA和MRA检查需根据其具体身体状况等进行,儿童进行相关检查需考虑辐射剂量及镇静等问题。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脑血管病患者如存在感染等情况可能影响病情,不同年龄患者的血液常规指标正常范围略有不同,儿童的血液细胞计数等有其自身特点。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可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对于有出血倾向或需进行抗凝、溶栓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至关重要,不同年龄人群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差异,儿童的凝血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检查结果解读需谨慎。
3.生化检查: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血糖异常(过高或过低)、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肝肾功能情况影响某些药物的使用等,不同年龄患者的生化指标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需关注其指标变化及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