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感反复高烧由病毒引发免疫反应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且病毒不断刺激机体所致,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更易出现。非药物干预有物理降温(不同人群有不同方式)和保证充足水分摄入;药物干预要注意用药时机和禁忌人群;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密切观察情况、老人要监测基础疾病及保障休息饮食、有基础疾病者要加强基础疾病监测,需采取综合措施及时处理。
一、乙型流感反复高烧的原因
乙型流感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刺激机体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热,而且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过程中会不断刺激机体,使得发热反复。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比成人更易出现反复高烧情况;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乙型流感后也较易出现反复高烧且恢复相对缓慢;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感染乙型流感后,身体的代偿和免疫调节能力受限,也容易出现反复高烧的状况。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物理降温
适用于各年龄段:对于体温未超过38.5℃的患儿及成人,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儿或成人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但要注意,新生儿和小婴儿皮肤娇嫩,不建议采用温水擦浴,可选择松开包被等方式散热。
原理:利用水的蒸发吸热原理,降低体表温度。
2.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各年龄段:发热时身体水分散失增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儿童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口服补液盐等;成人也应多喝温开水,每天保证1500-2000ml左右的饮水量,通过增加排尿也有助于散热降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心功能不全者要适量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可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三、药物干预相关原则
1.用药时机:当体温超过38.5℃,且患儿出现精神不佳、哭闹不安,成人出现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而非机械按体温用药。
2.禁忌人群: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成分复杂的复方退热药物,且要严格遵循药物使用的年龄禁忌等规定。例如,阿司匹林在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时使用可能会引起瑞氏综合征,所以儿童发热时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退热。老年人用药时要考虑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感染乙型流感反复高烧时,除了上述降温措施外,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抽搐、呼吸急促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同时,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给儿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
2.老年人:老年人感染乙型流感反复高烧时,要更加密切监测体温和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反复高烧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如诱发心力衰竭、脑供血不足等。要保证老年人休息环境安静舒适,饮食上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机体消耗。
3.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乙型流感反复高烧时,除了针对流感和发热进行处理外,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发热会影响血糖波动,可能需要调整降糖药物方案;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呼吸情况,必要时吸氧等支持治疗。
总之,对于乙型流感反复高烧的情况,要根据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及时处理,以保障患者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