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相关内容涵盖病原体、传播、病理变化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其病原体为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对热、乙醚、酸及常用消毒剂敏感。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媒介,猪是重要传染源。病理上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等,有炎症反应及胶质细胞增生。特殊人群中,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感染,要做好防蚊并按时接种疫苗;孕妇感染可能危及自身与胎儿,避免去蚊虫多的地方;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感染后病情可能较重,需注意环境与锻炼;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抵抗力弱,除防蚊外必要时咨询医生采取额外预防措施,特殊人群出现疑似症状均应及时就医。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体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是乙型脑炎病毒,这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其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050纳米,核心为单股正链RNA,外被脂蛋白包膜,表面镶嵌有糖蛋白刺突。该病毒对热、乙醚、酸等均很敏感,56℃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常用消毒剂如碘酒、来苏儿等也能迅速将其杀灭。
二、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
1.传播媒介: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库蚊、伊蚊和按蚊等均可作为传播媒介,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蚊虫感染病毒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生带毒,甚至经卵传代,成为病毒的储存宿主。
2.传染源:主要是被感染的动物和人,动物中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因为猪的感染率高、感染后血中病毒含量多、病毒血症期长,且猪的饲养面广、更新率快。人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短暂且血中病毒含量低,因此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三、乙型脑炎病毒引发的病理变化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病毒主要侵犯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等部位,病变广泛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但以大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小脑皮质、延髓及脑桥次之,脊髓病变最轻。表现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卫星现象(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常有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围绕)和噬神经细胞现象(小胶质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
2.炎症反应:可见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还可形成筛网状软化灶,这是乙脑的特征性病变,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胶质细胞增生: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形成胶质小结,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是乙脑的易感人群。对于儿童,家长应特别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涂抹驱蚊剂等。按时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儿童感染乙脑的关键,要严格按照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进行接种。若儿童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疑似乙脑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孕妇:孕妇感染乙脑病毒后,不仅自身健康可能受到严重威胁,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孕期应尽量避免前往蚊虫多的地方,如必须前往,要做好防护。由于孕妇用药需谨慎,一旦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告知医生怀孕情况,以便医生权衡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感染乙脑病毒后病情可能较重。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注意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积水,减少蚊虫滋生。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若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需尽快就医。
4.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由于免疫功能受损,对乙脑病毒的抵抗力更弱。这类人群除做好常规防蚊措施外,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免疫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