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相关疾病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内镜检查(结肠镜)和病理检查(活检组织病理),影像学检查各有原理、优势、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结肠镜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取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及有相应适用和注意事项。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原理及优势: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且可重复性强的检查方法。它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折射等特性来成像。对于大肠恶性淋巴瘤,经腹超声可以初步观察大肠部位的病变情况,能够发现肠壁是否增厚、肠腔有无异常肿块等。例如,可发现肠壁呈不均匀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等表现,但超声检查受肠道气体等因素干扰较大,对于肠道深部病变的显示可能不够清晰。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但对于肠道气体较多的患者可能影响检查效果。检查前需空腹,以减少肠道气体对超声图像的干扰,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根据其配合程度适当处理,如婴幼儿可能需要在安静或适当镇静下进行检查。
2.CT检查
原理及优势:CT检查通过X线断层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大肠壁的厚度、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可以发现大肠内较大的肿块,判断肿块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如是否侵犯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等。例如,能较准确地显示大肠恶性淋巴瘤导致的肠壁环形或偏心性增厚,以及有无腹腔内转移病灶等情况。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各年龄段均可进行,但需要注意儿童患者的辐射剂量问题,应在必要时谨慎使用,并采取适当的辐射防护措施。检查前需禁食一段时间,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肠道准备要求,如口服造影剂等。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原理及优势:MRI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比CT更高。在大肠恶性淋巴瘤的检查中,能更好地显示肠壁的层次结构,明确病变范围以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例如,可清晰区分肠壁的各层结构,判断肿瘤对肠壁深层组织的侵犯情况,还能发现腹腔内的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均可进行,但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不适用。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根据其配合程度,必要时可能需要镇静,检查前需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等。
二、内镜检查
1.结肠镜检查
原理及优势:结肠镜检查是将结肠镜经肛门插入,直接观察大肠腔内病变的情况。可以发现大肠黏膜的异常病变,如溃疡、肿块等,还能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这是明确大肠恶性淋巴瘤诊断的重要依据。例如,能观察到大肠恶性淋巴瘤的典型表现,如肠黏膜呈结节状、铺路石样改变,或者形成较大的溃疡型肿块等。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各年龄段均可进行,但对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需要评估其耐受性。检查前需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如口服泻药清洁肠道等。儿童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时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并且要由经验丰富的儿科内镜医生操作,检查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
三、病理检查
1.活检组织病理
原理及优势:通过内镜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大肠恶性淋巴瘤的金标准。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判断是否为恶性淋巴瘤。例如,大肠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可见异型的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等。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所有怀疑大肠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对于活检组织的获取,不同的检查方法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如结肠镜活检时要取足够多的病变组织以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活检时要保证组织的完整性等。在儿童患者中,获取活检组织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对患儿造成过度损伤。